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单位体制与社区体制:当前我国城市社会整合的二元模式探析
被引量:
16
Unit and Community System: Dualistic Patterns in Soci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ity Current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够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矛盾冲突、保持社会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城市社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建国以来单位体制的一元化城市社会整合模式格局。在当前单位体制与社区体制的二元化格局中,单位体制依然是城市社会整合的主导形式,但社会变革使社区体制在城市社会整合中日益显现出不容忽视的扩展趋势。
作者
何亚群
王明生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8-152,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社会整合
单位体制
社区体制
分类号
C912.8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27
同被引文献
200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27
参考文献
6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第351页,第367页.
2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84-185页.
3
李汉林 王奋宇 李路路.中国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与单位现象.管理世界,1994,(2):192-200.
4
徐中振 卢汉龙 马伊里.《社区发展与现代文明》[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53页,第69页,第74页.
5
何海兵.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J]
.管理世界,2003,19(6):52-62.
被引量:398
6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0页.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马仲良.
城市社区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8-10.
被引量:15
2
陈伟东.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单位管理模式转向社区治理模式——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目标模式、制度创新及可行性研究[J]
.理论月刊,2000(12):3-9.
被引量:47
3
孙立平.“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论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探索,1993(01).
4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J]
.战略与管理,1998(5):1-17.
被引量:230
共引文献
427
1
朱健刚,王瀚.
党领共治:社区实验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再生产[J]
.中国行政管理,2021(5):6-14.
被引量:60
2
刘志鹏.
“合与和”:当代中国特色治理工具梳理[J]
.政法学刊,2020(1):5-14.
3
朱巧玲,万春芳,侯晓东.
疫情冲击下基层治理机制与治理效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资本论》研究,2022(1):208-222.
4
刘淑妍,吕俊延.
城市治理新动能:以“微基建”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J]
.社会科学,2021(3):3-14.
被引量:24
5
袁方成,黄盼.
基层公共安全治理社会化:机制与路径——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组织观察[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8(2):47-58.
被引量:1
6
聂友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制的制度逻辑[J]
.环球法律评论,2023,45(3):180-197.
被引量:8
7
廖呈钱.
人之图像变迁与纳税人权利保障——新中国70年纳税人权利保障的成就及展望[J]
.经济法学评论,2019(2).
8
杨秀勇,高红.
社区新媒介的应用能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基于青岛市社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4):66-75.
9
黄晓星,蒋婕.
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建设: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分析进路[J]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0(2):63-79.
被引量:15
10
张兰.
从国企到社区:集体主义认同的延续、调适与重构[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2):146-16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0
1
苗延义.
能力取向的“行政化”:基层行政性与自治性关系再认识[J]
.社会主义研究,2020(1):84-92.
被引量:58
2
王凌曦.
中国单位社区的发展历程[J]
.理论导报,2009(5):36-37.
被引量:14
3
陈伟东,李雪萍.
社区产品属性与供给机制[J]
.中国民政,2003(2):21-23.
被引量:9
4
李路路,李汉林.
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得[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90-105.
被引量:63
5
卢汉龙.
单位与社区: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组织重建[J]
.社会科学,1999(2):52-54.
被引量:56
6
周雪光.
西方社会学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状况述评[J]
.社会学研究,1999(4):28-45.
被引量:119
7
李汉林,李路路.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4):46-65.
被引量:181
8
李汉林.
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
.社会学研究,1993(5):23-32.
被引量:138
9
丘海雄,许扬先,赵巍.
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转型的过程、原因及结果[J]
.社会学研究,1997(2):85-94.
被引量:11
10
王玲慧.
定居城市——从单位部落走向社区[J]
.城市问题,1997(4):26-2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6
1
郝彦辉,刘威.
制度变迁与社区公共物品生产——从“单位制”到“社区制”[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64-70.
被引量:25
2
何重达,吕斌.
中国单位制度社会功能的变迁[J]
.城市问题,2007(11):48-56.
被引量:21
3
塔娜,柴彦威,刘志林.
单位社区杂化过程与城市性的构建[J]
.人文地理,2012,27(3):39-43.
被引量:39
4
宋辉,汤婷.
失地农民社区管理现状及路径构建探析——以重庆三溪口社区为例[J]
.生态经济,2013,29(6):181-184.
被引量:2
5
刘天宝,柴彦威.
中国城市单位制研究进展[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5):13-21.
被引量:18
6
程勉中.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现实动因[J]
.宁夏党校学报,2013,15(6):18-21.
7
陈亚辉.
社会组织发展背景下的社区公共服务创新[J]
.社科纵横,2013,28(10):54-57.
被引量:2
8
魏淑娟,程赛琰.
住房政策改革下单位社区分层现象探析——以L市X区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2014(2):65-69.
被引量:7
9
罗国文,欧阳梓华,杨纪恩.
当前城市新型小区治安防控结构的弊病及出路[J]
.湖南社会科学,2015(4):99-102.
被引量:3
10
柴彦威,刘伯初,塔娜.
单位社区居民日常活动模式比较研究——以西宁市为例[J]
.社会科学战线,2017(8):163-17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27
1
胡水.
单位福利的变迁与转型——以东北老工业基地H厂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3(1):97-170.
2
陈琳,王帅.
生命历程视角下新市民住房保障需求研究——以广州为例的实证分析[J]
.中国房地产,2023(6):53-62.
被引量:4
3
孙彩红.
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服务——基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案例分析[J]
.学习与探索,2015(3):63-68.
被引量:15
4
魏成,袁奇峰.
广东城市社会30年之变迁与挑战[J]
.北京规划建设,2009(1):85-89.
被引量:2
5
王兰芳,王斐,郑一栋.
新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实证考量及建构思考[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2):37-42.
被引量:2
6
任学丽.
从基本重合到有限分离:单位制度变迁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J]
.社会主义研究,2010(3):46-49.
被引量:13
7
庞娟.
城市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8):131-135.
被引量:22
8
钟杨燕,周素红.
转型背景下原单位职工迁居行为特征与机制——以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为例[J]
.人文地理,2010,25(5):36-40.
被引量:6
9
曹伟,毛鹏远.
城市社区公共品供给二元格局与政府社区建设方式改革[J]
.理论导刊,2011(6):14-16.
被引量:1
10
曹伟.
城市社区公共品供给二元格局与政府社区建设方式改革[J]
.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11(5):45-48.
1
赵红全.
公共领域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4):37-41.
被引量:16
2
张勇.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认同[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B12):27-29.
3
马晓岗.
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4):13-14.
被引量:2
4
钱家先,杨筠.
二元模式与云南的城市化进程[J]
.学术探索,2002(4):128-129.
被引量:1
5
石破.
农村“超高老龄化”的无奈[J]
.新华月报,2009(5):30-31.
6
满永,葛玲.
单位制与城市社会整合研究——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的分析[J]
.唯实,2008(8):159-163.
被引量:3
7
尹景锐.
刍议政治的概念[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2):208-209.
8
何亚群.
从单位体制到社区体制——建国后我国城市社会整合模式的转变[J]
.前沿,2005(4):158-160.
被引量:2
9
张文镝,赵宁.
社区建设:21世纪城市社会整合的基础工程——访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忠新[J]
.人民论坛,2002(8):18-20.
10
李智水,孙力强.
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7):54-55.
广东社会科学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