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7-620,共4页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参考文献10
1 Welsh W.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Oxford: Basil Black Well,1999: 53 ~ 54.
2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5:134~135..
3 普南特.理性、真理与历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97-198.
4 Rorty R. Science as Solidarity: In the rhetoric of the Human Science. Milwauke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7:44 ~46.
5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74.
6 Hansen J. Postmodern implications for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counseling approaches .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2002, 80: 317 ~ 321.
7 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59~60.
8 Hassan I. The postmodern turn. Dayt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01 ~ 403.
9 库恩.必要的张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324-323.
10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与公正游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3-144.
共引文献11
1 张风帆.论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科学观[J] .贵州社会科学,2005(1):63-65. 被引量:3
2 江怡.当代英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问题[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4):15-21. 被引量:1
3 杨杏芳.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7-111. 被引量:4
4 赵博,马烈光.后现代主义下的中西医比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305-308. 被引量:2
5 葛盎然,胡星星.试论科学合理性与批判性[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11):93-95.
6 段小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知问题——从一元辩护到多元理解[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52-54. 被引量:2
7 张成岗.“科学文化”的人文向度——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精神的考察与反思[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3):7-10. 被引量:6
8 胡炳仙,秦秋田.后现代知识观与大学理想重构[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21-26. 被引量:15
9 杨艳萍.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是矛盾的吗?[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9(5):39-42. 被引量:2
10 黄欣荣.从确定到模糊——科学划界的历史嬗变[J] .科学.经济.社会,2003,21(4):58-62.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5
1 李明,高颖,李敏.西医——中医挥之不去的他者[J] .医学与哲学(A),2006,27(4):18-19. 被引量:6
2 邱鸿钟.中医是另一种可能世界的范式[J] .医学与哲学(A),2007,28(4):14-16. 被引量:9
3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商务印书馆,1983.6,12-13,24,32,34.
4 向罗珺,张宗明.从后现代医学中寻求中医学的突破[J] .医学与哲学(A),2007,28(8):68-69. 被引量:4
5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主义与公正游戏.谈瀛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3-144.
6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3-74.
7 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306-308.
8 American · Hansen J.Postmodern implications for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counseling approaches.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02,80:317-321.
9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10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5:134-135
二级引证文献11
1 亢力,高宏杰,李敬华,杨德利,程英.新型科研模式下的中医药信息数据基础建设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79-80. 被引量:2
2 陈洁真,池晓玲.中医防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不良情绪体会[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8):155-157. 被引量:2
3 严暄暄,丁颖,魏一苇,何清湖.中英两国中医形态的比较人类学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6):57-60. 被引量:2
4 付可尘.近十年来中医文化发展研究述略[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2):116-119. 被引量:7
5 赵永旺,柏莹,刘峥嵘,秦裕辉.日本汉方医药学发展历程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5):601-604. 被引量:8
6 董国庆,郑晓红.象思维视野下《老子》与《黄帝内经》钩沉[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068-5070. 被引量:1
7 彭卫华,贺霆.现代医学研究语境转向与中医人类学学科构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4):17-24. 被引量:4
8 王艳,廉永红,谢胜.中医对梦证的研究概述[J] .光明中医,2021,36(17):3015-3018. 被引量:2
9 田琪,商庆新.中医梦诊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6):3007-3010. 被引量:4
10 徐云浩,王洋,李灿东.从“象-体”科学之异谈中医现代化自主发展之路——兼论中医状态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1):6214-6218. 被引量:4
1 佟彤.面临后现代主义的中医学[J] .医学与哲学,1998,19(2):76-77. 被引量:1
2 林少晖.论公共关系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5,18(12):1664-1666. 被引量:2
3 宋荣培.利玛窦向中国文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意义[J] .孔子研究,2010(1):94-105. 被引量:1
4 赵博,马烈光.后现代主义下的中西医比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305-308. 被引量:2
5 付长珍,鲍永玲.多元对话与哲学创新——“对话与和谐——纪念伽达默尔逝世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哲学研究,2008(2):125-126. 被引量:1
6 高峰.茶疗与养生[J] .科学养生,2013(6):35-36.
7 孟庆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兼与俞吾金教授讨论[J] .探索,2006(2):170-173.
8 刘韶军.严复《老子评点》与西方思想[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6):714-719. 被引量:3
9 刘大钧.20世纪的易学研究及其重要特色——《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前言[J] .周易研究,2010(1):3-12. 被引量:12
10 应聪.透刺、艾灸加刮痧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0例[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0(13):21-2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