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情归革命——从《白毛女》看“革命时代的爱情”书写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纵观左翼文学到文革文学,仅就人性中的爱情话题而言,《白毛女》所呈现的是一个从革命文学“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向文革文学的无性别写作的过渡性文本。在对《白毛女》的不断改造中,人性的文学表达经历了一个浮沉跌宕的过程,它也预示着人性,特别是“革命时代的爱情”必然要经受政治考验的艰难历程。
作者
肖向明
机构地区
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白毛女》
革命
人性
爱情
民间文化
革命时代
书写
文革文学
写作模式
左翼文学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J822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周而复 王宗法 张器友编.《谈(白毛女)的剧本及演出》[A].王宗法,张器友编.《贺敬之专辑》[C].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
何火任.
《白毛女》与贺敬之[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2):82-92.
被引量:34
3
《简介“白毛女”的创作情况》[J].电影文学,1959,.
4
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J].人民文学,1960,(8).
5
陈思和.《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陈思和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182-225页.g
6
贺敬之 王宗法 张器友编.《(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A].王宗法,张器友编.《贺敬之专辑》[C].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共引文献
47
1
侯业智,李新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贺敬之与鲁艺[J]
.传记文学,2020,0(2):70-80.
2
阎立峰.
“京剧姓京”与“新程式”——对样板戏的深层解读[J]
.戏剧艺术,2004(3):36-43.
被引量:5
3
孟祥武.
探求茅盾对17年作家作品论的魅力[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94-96.
4
安荣银.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的新秧歌——“解放了的而且开始集体化了”的新的农民的艺术(上)[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18-23.
被引量:3
5
张学正.
“风云”的另一种色彩——谈孙犁抗日小说的艺术个性[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50-52.
6
安荣银.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的新秧歌——“解放了的而且开始集体化了”的新的农民的艺术(下)[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14-20.
被引量:2
7
黄科安.
文本、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诉求——谈歌剧《白毛女》如何成为“红色”经典作品[J]
.文艺研究,2006(9):106-115.
被引量:12
8
孟远.
形式的意识形态意义——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探险历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122-129.
被引量:4
9
田英宣,张凤燕.
《红旗谱》研究五十年述评[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17-123.
被引量:5
10
成丽丽.
民间与庙堂共谋下的知识分子写作——《白毛女》文本生成意义探析[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1):57-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3
1
陈金泉.
游戏:张恨水小说的审美机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20(3):14-22.
被引量:2
2
杨义.
张恨水:热闹中的寂寞[J]
.文学评论,1995(5):89-96.
被引量:17
3
顾玮.
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成与叙事策略[J]
.山东文学,2004,0(2):66-69.
被引量:3
4
单元.
《白毛女》:文本隐伏内涵解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02(3):61-64.
被引量:10
5
李鸣镝.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基石——关于歌剧《白毛女》创作的启示与分析[J]
.戏文,2005(6):25-26.
被引量:3
6
陆彦.
民族歌剧的经典——重评《白毛女》[J]
.四川戏剧,2006(3):50-51.
被引量:6
7
杨义主编.《张恨水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8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M]∥杨义文存: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36.
9
张天翼.谈人物描写[M]∥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1.
10
吴祖光.捉鬼传·后记[M]∥吴祖光剧作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引证文献
3
1
张希玲.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大众文化魅力[J]
.四川戏剧,2007(2):34-35.
被引量:3
2
肖向明.
“鬼域-人间”的政治寓言——论20世纪40年代“民间信仰”的文学想象[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12-17.
3
何秀勤,王宗峰,王伟.
论歌剧《白毛女》对革命集体记忆的建构[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7(5):81-8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单元.
《白毛女》:文本隐伏内涵解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02(3):61-64.
被引量:10
2
王晓.
民族歌剧演唱研究——以《白毛女》部分唱段为例[J]
.文艺争鸣,2010(6X):104-106.
被引量:6
3
韩璐.
文化语境演变中《白毛女》的经典传承[J]
.艺术评鉴,2021(5):154-156.
被引量:1
4
陈旭,王志军.
信息化时代河北红色音乐传承与传播研究[J]
.艺术科技,2024,37(15):13-15.
1
高晓东,李雪松.
人性,人性!——换个角度看《雷雨》“周、鲁”二人的爱恨情仇[J]
.读写月报(高中版),2014(5):43-44.
2
石华鹏.
当我们发笑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笑什么(外一篇)[J]
.山花(下半月),2011(11):87-89.
3
屈雅红.
从本质到关系:女性写作的来路和去向[J]
.理论与创作,2006(5):46-51.
被引量:1
4
常说常新的爱情话题[J]
.上海文学,1998(6):1-1.
5
高旭国.
现代知识女性的爱情三部曲——《青春之歌》元话语读解[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6):23-28.
被引量:1
6
陈芬.
情归革命的红色恋曲——论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中的爱情书写[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52-55.
被引量:2
7
邓佳昕.
悲剧的力量[J]
.雨花(青少刊)(逗号),2010(12):30-31.
8
高晓东,李雪松.
人性、人性——换个角度看《雷雨》中“周、鲁”二人的爱恨情仇[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4,0(6):69-71.
9
丁玲.
我看丁玲[J]
.商情,2009(17):46-46.
10
金文野.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主义解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1):43-45.
社会科学战线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