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143,共3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48
-
1曹晖.阿比·瓦尔堡艺术理论中的符号形式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6):85-91. 被引量:1
-
2陈新.论20世纪西方历史叙述研究的两个阶段[J].史学理论研究,1999(2):92-104. 被引量:13
-
3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26(1):47-54. 被引量:55
-
4陆扬.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4):31-37. 被引量:172
-
5申丹,董小英,祖国颂,傅修延,谭君强.叙事学的中国之路——全国首届叙事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1):1-7. 被引量:5
-
6海登.怀特,埃娃.多曼斯卡,彭刚.过去是一个神奇之地——海登·怀特访谈录[J].学术研究,2007(8):78-88. 被引量:23
-
7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中西交流与对话——“首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会议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0):47-55. 被引量:1
-
8尚东涛.社会记忆的技术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6):76-80. 被引量:5
-
9龙迪勇.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64-71. 被引量:56
-
10亢西民.欧洲游历小说空间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78-8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颜敏,熊玫.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现代转型[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4):107-114. 被引量:1
-
2杨绪辉,沈书生.社会叙事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学习文化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12-18. 被引量:4
-
3黄勇昌.《追风筝的人》中的空间叙事书写[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3):52-55. 被引量:2
-
4万晓蒙,李亚飞.百舸争流,浸明浸昌——2019年度中国叙事学发展报告[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0(2):153-160.
-
5徐慧.艺术史如何通俗化传授及革新研究——安妮·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的启示[J].中国文学研究,2021(3):201-204.
-
6张铮,刘钰潭.全景画馆中红色基因的跨媒介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96-103. 被引量:6
-
7马全福.图像叙事的发展流变与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21,42(20):252-259. 被引量:32
-
8杨茜,郭晴.历史叙事与身份建构:奥运转播史线上档案研究[J].体育科学,2021,41(9):90-96. 被引量:1
-
9刘若冰,王丽君.基于图像叙事的三亚地域文旅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3,36(13):1-5. 被引量:5
-
10占炜,宋武.Without thought的“无意识”误区——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1956~)设计观念的思想基础及其开展路径阐析[J].艺术设计研究,2023(4):99-106. 被引量:2
-
1铁木尔真.叙事学与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8(4):27-34.
-
2贱人[J].意林(少年版),2011(7):8-8.
-
3张庆善.《刘心武“红学”之疑》序[J].红楼梦学刊,2006(2):99-104. 被引量:2
-
4申丹,董小英,祖国颂,傅修延,谭君强.叙事学的中国之路——全国首届叙事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1):1-7. 被引量:5
-
5王念灿.首届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闽台文化研究,2008,0(1):135-139.
-
6陈良武.“第二届全国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2):44-47. 被引量:2
-
7刘茂生,肖惠荣.英国诗歌传统中的济慈研究——兼评傅修延教授《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J].外国文学研究,2015,37(2):170-174. 被引量:3
-
8刘绍义.那些因避讳而改名的城市[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2(4):53-53.
-
9邢锐.清代诗人杨鸾陇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45-52. 被引量:1
-
10曾平顺.以诗的形式度过夜晚[J].阅读与写作,1996,0(3):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