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2-135,共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参考文献2
-
1.中译本《革命与反革命》[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
2Iconology , p. 8.
同被引文献49
-
1周爱民.延安木刻对外国美术的借鉴[J].美术,2004(7):96-103. 被引量:12
-
2殷双喜.图像时代的肖像[J].美术研究,1999(3):28-32. 被引量:12
-
3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J].上海文学,1994,0(1):68-80. 被引量:252
-
4冯丙奇.视觉修辞理论的开创——巴特与都兰德广告视觉修辞研究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3-7. 被引量:68
-
5郑闯琦.从两种“工具论”到“认同仪式”论——《白毛女》演变史研究的嬗变和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5):27-32. 被引量:6
-
6姚新勇,黄勇.土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以丁玲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为中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59-63. 被引量:4
-
7邹建林.趣味之辩——从新年画看民间审美观念在“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渗透和转换[J].文艺研究,2005(9):117-123. 被引量:11
-
8《文艺研究》2005年总目录[J].文艺研究,2005(12):159-165. 被引量:3
-
9美文,汤小铭.汤小铭油画创作访谈[J].美术学报,2006(2):9-13. 被引量:1
-
10高华.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J].社会科学论坛,2006(8):39-48.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杨豪,秦铁柱.新政治史路径下的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以新世纪以来华北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研究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14(2):117-126. 被引量:2
-
2黄勇.当代文学中的“土改”主题写作论纲[J].扬子江(评论),2014(1):59-65.
-
3崔云伟,刘增人.2014年鲁迅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113-120. 被引量:1
-
4俞小和.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中的“说理会”[J].中共党史研究,2016(2):52-61. 被引量:10
-
5巫洪亮.论当代诗歌(1949~1966)传播中的诗画互文现象[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38(1):120-126. 被引量:1
-
6李跃力,任杰.政治美学的两张面孔——论“翻身”叙事中文学与图像的互文性[J].人文杂志,2018,0(8):84-90.
-
7刘艳卿,屈健.解放区土改题材版画的图像叙事[J].美术,2022(6):12-16.
-
8张智超,邓红.新文化史视域下中共革命史研究的十大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23(4):122-139. 被引量:5
-
9曾小凤.《血衣》内外:王式廓的革命历史画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5(1):175-192.
-
10韩旭东,卿玉剑.延安木刻中的教育图景——以冬学为例[J].美术学报,2024(6):58-64.
-
1方磊.石鲁书法如何赏析[J].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07(2):40-43.
-
2吴晓波.长路漫漫——回望中国经济60年[J].中外企业文化,2009(11):12-13.
-
3政治体制与生活的表象[J].建筑与文化,2009(3):8-8.
-
4陈小雯.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的探讨[J].大科技,2013(17):342-343.
-
5房维中.对现行计划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考量[J].行政管理改革,2011(8):56-58.
-
6姜振.强化制度保障,发挥宣传思想阵地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4,0(21):125-125.
-
7韩少功.政治家的行为艺术[J].领导文萃,2002,0(9):96-100.
-
8刘玉梅.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7-76. 被引量:1
-
9吴继金.彭湃的革命艺术宣传[J].红广角,2016(10):26-29. 被引量:2
-
10李伯顺.略论“马英九神话”[J].现代台湾研究,2007(2):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