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叙述分层的作用及对晚清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4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7,共7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4
-
1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第七章第二节[M].三联书店,1989年版..
-
2见陈平原 夏晓虹编.《读新小说法》[A].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
-
3魏绍昌.《<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书内有关作者问题的资料》[A]..《晚清四大小说家》[C].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43-150页.
-
4杰拉尔·热奈特.《论叙事文话语—方法论》[A]..《叙述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8页.
同被引文献17
-
1汪政,晓华.惯例及其对惯例的偏离——试论当前长篇小说文体的观念与实践[J].当代作家评论,2001(3):11-21. 被引量:16
-
2周伟民.毛宗岗论《三国演义》的结构和情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6(2):76-83. 被引量:3
-
3张洪波.试析《红楼梦》叙述层面的多重复合特点[J].红楼梦学刊,2005(2):175-190. 被引量:10
-
4张洪波.史蕴诗心——史传“实录”艺术与红楼叙述艺术之间的传承关系[J].红楼梦学刊,2005(6):252-267. 被引量:1
-
5杜娟.《红楼梦》母性原型意义的一种阐释[J].红楼梦学刊,2006(5):211-223. 被引量:4
-
6[5]吴培显.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19.
-
7[1]华山.鲁迅作品精选(理论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
8[7][清]魏秀仁.花月痕(评点本)[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
-
9[8][清]俞达.青楼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
10[10][清]邹锼.海上尘天影[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
-
1夏环举.有意味的形式——重读莫言《红高粱》[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8):47-48.
-
2单有方.《孽海花》的叙述分层[J].新闻爱好者,2006(08S):22-23. 被引量:1
-
3周本燕.浅析《赫索格》的叙述分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91-93.
-
4胡云.论《生死疲劳》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38-42. 被引量:2
-
5龚娇琦.“手稿”刍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210-210.
-
6韩璐.博尔赫斯小说中的叙述分层与意义建构[J].青年文学家,2016,0(3Z):70-71.
-
7成立.戏剧作品中的叙述分层——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J].四川戏剧,2014(3):48-51. 被引量:1
-
8肖惠荣.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133-135. 被引量:2
-
9方小莉.叙述分层——一个旅行的概念[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11):31-35. 被引量:7
-
10赵毅衡.中国小说中的回旋分层[J].文艺研究,1990(6):63-68.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