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4-27,共4页
Zhejiang Archives
参考文献6
1 范宗斌.数字档案馆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J] .档案时空,2003(4):9-11. 被引量:5
2 徐宽.数字图书馆的评价标准[J] .图书馆学研究,2003(9):19-21. 被引量:4
3 王海娟.数字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13-17. 被引量:34
4 褚峻,张咏,巢乃鹏.信息查寻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与合作式信息查寻[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4):35-39. 被引量:24
5 王鉴辉.数字图书馆评价体系问题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4):55-57. 被引量:34
6 颜蕴.数字图书馆的评价体系初探[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2):9-1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72
1 杨宗英,郑巧英.数字图书馆初探[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7(2):86-91. 被引量:3
2 方小容.信息资源共享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1):97-101. 被引量:15
3 潘连根.数字档案馆评价体系初探[J] .浙江档案,2005(9):24-27. 被引量:11
4 ..http://witiko.ifs.uni-linz.ac.at/tom/4all/cscw98.,.
5 ..http://www.comp.lancs.ac.uk/computing/research/cseg/proj ects/arisdne/docs/survey.html.,.
6 Twidale M B, Nichols D M. Using Studies of Collaborative Activity in Physical Environments to Inform the Design of Digital Libraries. Presented at the CSCW'98 Workshop Collaborative and Co-openltive Information Seeking in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1998.
7 Proctor R, Goldenberg A, Davenport E. Genres in Support of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the Virtual Library.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1998, 10(2):157~175.
8 Nardi B, Miller J. Twinkling Lights and Nested Loops: Distributed Problem Solving and Spreadshee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1991, 34(2).
9 Rodden T, Mariani J A , Blair G S. Supporting Cooperative Applications.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1992, 1(1).
10 Root R W. Design of a Multi-media Vehicle for Social Browsing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 88), 1988.
共引文献81
1 库俊平,管先海.关于建立数字档案馆学的构想[J] .中国档案研究,2019(1):207-221.
2 王慧,陈雅.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评价文献述评[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5(3):98-105. 被引量:7
3 邓爱东.基于突变模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3):163-167.
4 郭迎萍.天津市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的阶段发展策略[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84-86. 被引量:2
5 应峻,徐一新.网络全文数据库资源评价[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3):57-59. 被引量:10
6 林雅萍.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前沿扫描[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124-130. 被引量:1
7 黄晓斌,卢琰.论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评价[J] .图书馆论坛,2005,25(3):16-19. 被引量:29
8 王海欣.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探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05,26(4):49-52. 被引量:5
9 费巍.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前沿阵地——D-Lib Magazine评述[J]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7):143-145. 被引量:4
10 李培,路彩妹.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力评价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05,26(5):63-66.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135
1 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的组织形式、系统模式和运作方式——数字档案馆研究之四[J] .浙江档案,2004(6):4-6. 被引量:6
2 黄小斯.档案馆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初探[J] .档案与建设,2006(S1):24-25. 被引量:8
3 周彩英,高松俊.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评价指标个体评析与体系构建[J] .兰台世界(中旬),2012(9):27-28. 被引量:6
4 梁孟华.档案网站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12(2):57-61. 被引量:31
5 黄新荣,王晓杰,段广利,赵清.云环境下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J] .档案与建设,2013(6):4-7. 被引量:19
6 裴菊梅.档案馆资源与档案服务能力的建设[J] .山西档案,2012(S1):148-149. 被引量:1
7 王烁,高芳彦.公共档案馆培育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策略研究[J] .山西档案,2014,0(6):45-46. 被引量:1
8 张开森.数字档案馆的个性化服务趋势[J] .档案与建设,2004(6):42-43. 被引量:25
9 孙晓红,郭英.关于建立中国国家数字档案馆的思考[J] .湖北档案,2004(7):26-27. 被引量:3
10 王文亮.21世纪数字档案馆发展之我见[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19(1):61-6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1
1 陈忠海,崔晓惠.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 .档案管理,2008(6):21-23. 被引量:19
2 邓君,马晓君,张巨峰.档案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述评[J] .档案学研究,2014(3):60-66. 被引量:6
3 赵跃.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J] .档案与建设,2014(6):8-13. 被引量:7
4 程巧.基于用户视角的数字档案馆评价研究[J] .科技广场,2014(8):145-149.
5 程巧.基于用户视角的数字档案馆评价研究[J] .湖北档案,2014,0(9):15-17.
6 吕元智,朱颖.数字档案馆服务能力评价的D-S理论模型构建与验证[J] .档案学研究,2014(6):66-72. 被引量:2
7 沈红雨.基于坎蒂雷赋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的数字档案馆服务评价研究——以绍兴五所高校为例[J] .档案与建设,2014(12):17-21. 被引量:3
8 李晓,蒋冠.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综述[J] .北京档案,2015,0(3):20-23. 被引量:5
9 宋雪雁,张岩琛,孟欣欣,邓君.国内外档案馆服务质量研究进展[J]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6):6-13. 被引量:3
10 邓君,孟欣欣,沈涌,孙振嘉.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6-1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54
1 库俊平,管先海.关于建立数字档案馆学的构想[J] .中国档案研究,2019(1):207-221.
2 潘连根.数字档案馆评价体系初探[J] .浙江档案,2005(9):24-27. 被引量:11
3 于淑丽.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法律问题[J] .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2):17-18.
4 倪佳.数字档案馆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 .黑龙江档案,2010(2):12-13. 被引量:7
5 赵延杰,谢海洋,张坤鹏.网格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J] .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7):23-24. 被引量:1
6 陈静.数字图书馆咨询服务模式对数字档案馆的启示[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194-194.
7 王晖.基于熵值法的国内高等师范院校档案学研究论文分析[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138-140. 被引量:4
8 洪萍.数字档案馆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8):146-148. 被引量:6
9 唐艳芳,温献英.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研究综述[J] .档案学通讯,2011(3):18-21. 被引量:6
10 肖秋会,冯亚兰.2007—2011年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综述[J] .档案,2012(3):9-11. 被引量:8
1 华韵.企业档案工作存在问题浅析[J] .办公室业务,2014(12S):89-90.
2 刘昕宇.专利文献要义分析[J] .中国核工业,2012(9):52-53.
3 蒋思敏.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探索及对策[J] .人力资源管理,2016(8):241-242. 被引量:1
4 沈洪.美国科研开发工作的特点[J] .科技信息(吉林),1996(2):41-41.
5 张春海,孙健,刘长花.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测度研究——基于内地31省(市、自治区)的TOPSIS模型测算[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2):137-140. 被引量:8
6 欧阳欢,龙宇宙.提高整体农业科研开发水平 促进综合能力再上新台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八·五”评估分析总结[J] .热带作物研究,1998(2):59-63.
7 贾君枝.图书情报事业的信息资源系统结构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06,27(3):46-49. 被引量:1
8 周立,马政.实施专利战略提高我省农业专利开发水平[J] .河南科技,2003,22(8):30-31.
9 李天铎.日木的科研开发水平[J] .管理观察,1998(5):44-44.
10 程晓龙.理想只在一步之遥[J] .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3,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