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湿季节,果实生理活动旺盛,含水量多,极易腐烂变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存和长途运销,采后损失率高.目前,枇杷贮藏最常用的方法是冷藏法.郑永华等把枇杷果实在1℃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果实失水,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1];Mukerjece认为,枇杷贮藏在3℃低温下能减少腐烂[2];周德荣通过0、5、15℃和常温比较表明,"照种"枇杷在5℃下贮藏31天的好果率最高为83.9%[3].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枇杷果实在不适宜的低温下长期贮藏会发生冷害现象.曾雅鹃等发现,在1℃低温下贮藏,枇杷果皮难剥,果肉变硬,果心发生褐变[4];吴光斌等用2~5℃贮藏时也发现了相似的现象[5].因此,探索不同品种枇杷适宜的贮藏温度和采后生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目前发展最快、种植面积最广的优质大果型枇杷品种--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材,研究其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藏保鲜技术,以期为大五星枇杷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出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4,共4页
South China Fruits
作者简介
为2001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