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1
-
1[英]约翰·密尔 程崇华译.《论自由》[M].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共引文献49
-
1周永坤.寻求宪法原则下的德治[J].法学,2002(4):3-8. 被引量:7
-
2乾宏,程关松,陶志刚.论表达自由与审判独立[J].中国法学,2002(3):50-62. 被引量:9
-
3赵娟.为什么言论必须自由?——手段与目的意义上的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05(5):155-160. 被引量:5
-
4董长春.权力的私人性及其法律控制[J].政治与法律,2005(5):71-76. 被引量:15
-
5易军.民法上公序良俗条款的政治哲学思考——以私人自治的维护为中心[J].法商研究,2005,22(6):95-102. 被引量:44
-
6张翔.基本权利冲突的规范结构与解决模式[J].法商研究,2006,23(4):94-102. 被引量:113
-
7张新宝,高燕竹.性骚扰法律规制的主要问题[J].法学家,2006(4):65-76. 被引量:44
-
8董文军.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J].当代法学,2006,20(6):49-51. 被引量:6
-
9石佑启.论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价值取向[J].法商研究,2006,23(6):77-84. 被引量:18
-
10杨开湘.公民隐私权在侦查行为中的界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6):34-43.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23
-
1李静.现实乡村的诗意浪漫——论刘庆邦的乡土短篇小说[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9):115-117. 被引量:2
-
2孙郁.刘庆邦:在温情与冷意之间[J].北京观察,2004(5):24-25. 被引量:7
-
3雷达.季风与地火——刘庆邦小说面面观[J].文学评论,1992(6):16-22. 被引量:14
-
4文学批评信息[J].当代作家评论,1989(4):124-128. 被引量:1
-
5陈思和.在柔美与酷烈之外——刘庆邦短篇小说艺术谈[J].上海文学,2003(12):18-20. 被引量:8
-
6柯贵文.悲凉底色上的淡淡诗意——论刘庆邦小说的艺术风格[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42-45. 被引量:2
-
7杨素平.试论刘庆邦小说的叙事特征[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48-50. 被引量:3
-
8朱旭晨.刘庆邦中长篇小说中的自叙性分析[J].文艺争鸣,2005(2):75-77. 被引量:3
-
9柯贵文.论刘庆邦的短篇小说理论与创作[J].理论与创作,2005(4):84-87. 被引量:1
-
10翟苏民.素朴生发出的诗美——刘庆邦短篇小说简论[J].小说评论,2005(5):78-81. 被引量:2
-
1吴毓生.生命被吹响——读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响器》[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3(3):31-40.
-
2夏玲.阳光[J].文苑(经典美文),2011(5):3-3.
-
3魏金鸽.试论文学作品中金钱对女性命运的影响——以老舍小说《月牙儿》、《阳光》为例[J].家教世界,2013,0(2X):247-248.
-
4甘春枝.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意识——老舍《月牙儿》与《阳光》又解[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2):31-32. 被引量:4
-
5董桥.阳光[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7(01S):1-1.
-
6黄紫菁.阳光[J].深交所,2009(12):62-62.
-
7刘丽.“市民小说”道路上的创新——浅析《阳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32-34.
-
8陈奕华,陈涵文(图).阳光[J].小主人报,2009(7):27-27.
-
9梁正宏.阳光[J].文苑,2010(4):44-44.
-
10梁正宏.阳光[J].视野,2010(13):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