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阐明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产学研结合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
作者
郭成久
范昊明
苏芳莉
机构地区
沈阳农业大学
出处
《高等农业教育》
2005年第9期88-89,共2页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关键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产学研结合
实践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郭成久(1964-),男,水利学院,教授,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9
1
丁国栋,王博.
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78-80.
被引量:4
2
吴发启.
水土保持学科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5-9.
被引量:19
3
姜德文.
贯彻“十一五”规划纲要 寻找水土保持发展的新机遇[J]
.中国水土保持,2006(12):1-2.
被引量:3
4
余新晓.
我国水土保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4):90-93.
被引量:13
5
高永,张武文,王健.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15-216.
被引量:14
6
马青,张荣,张管曲.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科研素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71-73.
7
王宏斌.林业工科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模式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109-111.
8
党进谦,李海华.开放式教学方法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106-108.
9
刘增文,王进鑫,吴发启,吴小平,张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探索——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J]
.中国农业教育,2010,11(6):48-5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余新晓.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与学科建设[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S2):95-98.
被引量:2
2
余新晓.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14-16.
被引量:8
3
吕月玲,薛智德.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2,30(3):47-50.
被引量:8
4
丁丽.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2020(14):65-6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李丹.
论新农村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关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9):399-399.
2
宋吉红,孟祥刚,戴媛.
课程设置在农林院校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36-39.
被引量:2
3
刘秀华,谢德体,骆云中,陈晓燕.
“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2013,31(3):6-10.
4
梁越敢.
基于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给水处理课程实习的改革[J]
.科技视界,2014(27):139-139.
被引量:2
5
王云琦,王玉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5,33(6):21-23.
被引量:10
6
郑江坤.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3):30-34.
被引量:14
7
吴海龙,李德生,赵俊英.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理论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7,36(30):220-222.
8
王鹏.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J]
.南方农机,2018,49(5):75-75.
被引量:3
9
党晓宏,高永,蒙仲举,左合君,杨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8,36(1):17-19.
被引量:12
10
初磊,刘霞,王良杰,张金池.
高素质复合型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1-5.
被引量:3
1
田鹏.
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GIS课程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21-122.
被引量:2
2
莫康乐.
关于“水保”不得不辩的误解——解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J]
.求学(理科版),2014(2):17-18.
被引量:1
3
莫康乐.
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正名[J]
.高中生(高考),2015,0(3):54-55.
4
谌芸,史冬梅.
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土力学教学体系[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125-127.
被引量:11
5
刘增文,王进鑫,吴发启,吴小平,张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探索——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J]
.中国农业教育,2010,11(6):48-50.
被引量:7
6
马瑞,赵锦梅,李广,杨彩红.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5,33(4):52-55.
被引量:6
7
徐伟洲,白芸,卜耀军,张雄.
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发展思考——以榆林学院为例[J]
.价值工程,2017,36(13):172-173.
8
李春平,张洪江.
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7(3):1-4.
被引量:10
9
马维伟,李广,王立,赵锦梅.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4):117-121.
被引量:3
10
刘增文,吴发启,高国雄.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三方一体化”组织体系构建与实施[J]
.高等农业教育,2009(2):56-58.
被引量:1
高等农业教育
200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