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八届“挑战杯”看大学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
被引量:13
New Mechanism of Colle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mpetus from the Eighth Challenge Cup Tournament
出处
《科学与管理》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47
-
1陈红,张亚兰,尹芳.改革实验教学,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5):57-61. 被引量:6
-
2赵树朋,么永强,安二中.浅谈汽车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1):31-32. 被引量:3
-
3陶继东.开展科技创新行动 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1,10(2):35-62. 被引量:3
-
4杨胜刚,乔海曙.“挑战杯”竞赛: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现形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3):37-39. 被引量:21
-
5李俊杰,姚裕萍,费正东,董华青.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5,22(1):64-66. 被引量:6
-
6陈艳,曹然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4):50-52. 被引量:19
-
7梅忠义,张玲玲.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认识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92-94. 被引量:17
-
8陈分雄,叶敦范,杜鹏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活动[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9-31. 被引量:16
-
9刘龙,宋书中,陈岩,孟庆湖,黄强.以“挑战杯”为契机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43-44. 被引量:18
-
10郑美玲.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青年探索,2005(5):43-4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3
-
1史立伟,张学义,张为春.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新技术》教学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43-244. 被引量:3
-
2张延利.以“挑战杯”为平台拓展学生培养新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79-280. 被引量:8
-
3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140-142. 被引量:57
-
4陈树根,林仰暖,齐立辉.以课外科技竞赛为载体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课外科技竞赛个案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131-134. 被引量:2
-
5张琼,李富明.论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思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97-98. 被引量:8
-
6陈少平,卢玉栋,吴宗华.促进应用化学专业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84-84. 被引量:1
-
7高涛,彭军超,何银花.“挑战杯”竞赛研究状况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7(17):220-220. 被引量:3
-
8肖福玲.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新思路[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78-79. 被引量:1
-
9张松才.高职“挑战杯”竞赛“六联”机制的建设与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4):30-33. 被引量:1
-
10张学义,史立伟.车辆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1).
二级引证文献101
-
1郑燕菲,蔡杰慧,翁艳英,吴春燕,赵汉民.“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天然产物研究方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6):34-36. 被引量:2
-
2胡喜海.素质教育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探索[J].传承,2012(12):58-59. 被引量:1
-
3吕校春,李玲莉.关注社会民生 注重应用创新——“挑战杯”科技竞赛选题建议[J].硅谷,2009,2(12):190-190.
-
4冯律.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S1):45-48. 被引量:4
-
5郑学刚.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62-464. 被引量:30
-
6郑绍春.浅谈如何发挥指导老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作用[J].船海工程,2008,37(4):172-174. 被引量:19
-
7陈东,陈学俊.汽车学院本科课外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06-108. 被引量:1
-
8左付山,姜新国,解梅.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127-127. 被引量:8
-
9张琼,李富明.论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思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97-98. 被引量:8
-
10陆丹红,丁娜妮,傅红兴,黄可新.对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的指导和运行机制研究——以温州医学院为例[J].科技与生活,2010(7):182-183. 被引量:1
-
1张建华,周斌.世纪末的“挑战”——第6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纪实[J].经贸世界,2000(1):46-54.
-
2第十一届“挑战杯”成绩公布清华、北航并列第一[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11):60-60.
-
3张馨元.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关于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现代交际,2016(20).
-
4任晏黎.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闭幕[J].科技创新与品牌,2009(11):52-52.
-
5刘茜.湖南3件作品获特等奖[J].湖南教育(中旬)(B),2009(11):5-5.
-
6陈阿南.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决赛闭幕[J].中国科技教育,2013(11):3-3.
-
7王海.刘磊 “毛毛虫”带刺夺大奖[J].中华儿女,2011(21):31-33.
-
8夏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模糊综合评价[J].高校教育管理,2006(4):56-59. 被引量:1
-
9宦菁.郭剑东:从落后起跑到飞扬人生[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0(6):24-25.
-
10科技放飞梦想 千余大学生作品角逐“挑战杯”[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10):9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