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涉海历史到海洋整体史的思考
被引量:16
The Thinking From History Concerning Ocean to Whole Ocean History
出处
《南方文物》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同被引文献227
-
1赵彦风.防宋和御寇:元代海防的发展与演变[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1(2):197-208. 被引量:1
-
2张小敏.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史学月刊,2021(6):119-132. 被引量:7
-
3喻常森.元代官本船海外貿易制度[J].海交史研究,1991(2):92-98. 被引量:4
-
4杨国桢.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J].东南学术,2004(S1):289-292. 被引量:16
-
5刘枫,David.海洋文化:一个亟需重视的领域[J].文化交流,2006(5):2-5. 被引量:5
-
6曲金良.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8-52. 被引量:10
-
7邓家倍,任建芬.广州不是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1):59-64. 被引量:2
-
8邓家倍.再论合浦是中国汉代海上丝路始发港[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4):62-65. 被引量:2
-
9王日根,宋立.海洋思维:认识中国历史的新视角——评杨国桢主编“海洋与中国丛书”[J].历史研究,1999(6):170-179. 被引量:5
-
10田汝康.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帆船在东南亚洲航运和商业上的地位[J].历史研究,1956(8):1-21.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16
-
1田汝英.“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史视角下的概念讨论[J].全球史评论,2023(2):105-122.
-
2陈思.从历史学到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杨国桢先生的学术轨迹[J].社会科学战线,2012(2):231-236. 被引量:2
-
3姜旭朝,张继华.中国海洋经济历史研究:近三十年学术史回顾与评价[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8. 被引量:5
-
4龙邹霞.海洋文化研究刍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6):35-38. 被引量:2
-
5刘景龙,刘士鑫.马汉“海权论”的新思考[J].管理观察,2013(35):142-143.
-
6赵淑红,沈吉煜.建筑学视野下浙东传统海洋商贸聚落现状综述[J].中国名城,2015,0(1):72-76. 被引量:2
-
7洪刚,洪晓楠.中国海洋文化的内在逻辑与发展取向[J].太平洋学报,2017,25(8):62-72. 被引量:10
-
8王小东.薪火:中国海洋史学的发展历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0(2):74-80. 被引量:3
-
9张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与海洋战略概述[J].珠江论丛,2017(2):3-45. 被引量:2
-
10赵世瑜.自山而海:杨国桢先生的学术理路[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9(1):99-1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8
-
1张雅娟.揽大师之胜,眺史学研究未来之远——评杨国桢著《傅衣凌学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3):108-110.
-
2张小敏.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史学月刊,2021(6):119-132. 被引量:7
-
3杨珍妮.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11):114-116. 被引量:2
-
4李光宗.古代印度洋航海贸易中的沉香——以7-15世纪阿拉伯舆地文献为中心[J].暨南史学,2020(2):16-35. 被引量:1
-
5安丽娜.辽宁海洋体育文化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5(2):68-71. 被引量:3
-
6王苗,王诺斯.国内外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研究综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7-11. 被引量:11
-
7杨国桢,王小东.“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误区与理论探索[J].太平洋学报,2018,26(1):75-81. 被引量:9
-
8欧阳焱.充分展现中国海洋文化的内在价值[J].人民论坛,2018(7):140-141. 被引量:3
-
9郭展义.海洋文化再认识及中国新海洋文化发展路径选择[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25(4):25-30. 被引量:5
-
10张毅.概览历史上重大交通方略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及启示[J].交通运输研究,2018,4(5):1-11.
-
1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0(3):101-107. 被引量:1
-
2陈其泰.白寿彝先生通史研究的成就[J].群言,1999,0(10):36-39. 被引量:2
-
3李金铮.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J].近代史研究,2012(5):24-28. 被引量:31
-
4王绍东.关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两个问题的辨析——以战国秦汉时期为视角[J].河北学刊,2012,32(5):60-64. 被引量:2
-
5那志文.略论上古时期文明的发展[J].前沿,1996(1):59-61.
-
6吴于廑.吴于廑谈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J].世界历史,1983(1):10-16. 被引量:13
-
7杨军.东北古族与齐桓公对战[J].东北之窗,2009(13):68-69.
-
8张智清,傅亮.整体史的诉求,个性化的选题——《中国社会史教程》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106-108.
-
9莫任南.古代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风俗和文化[J].史学月刊,1994(3):80-86. 被引量:1
-
10陈泽泓.秦汉番禺考古三题[J].广东史志,200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