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79,共2页
Theory Journal
作者简介
张爱艳(1972-),女,山东潍坊人,法学硕士,山东政法学院法律一系讲师。
共引文献22
-
1马红平,王平.诱惑侦查的实施研究[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8-30.
-
2彭勃.“无被害人犯罪”研究——以刑法谦抑性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6,23(1):51-55. 被引量:30
-
3李群英.警察出庭作证的合理限定[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117-121. 被引量:8
-
4王平.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22-25. 被引量:3
-
5郝如建.无被害人犯罪辨析[J].理论月刊,2007(5):115-117. 被引量:2
-
6尹强明.“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思考[J].科技信息,2007(14):206-206. 被引量:4
-
7王冠男.从被害人角度看青少年犯罪预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124-126. 被引量:2
-
8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2):103-108. 被引量:1
-
9姜涛.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研究[J].法商研究,2011,28(1):72-79. 被引量:11
-
10秦颖慧.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问题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2):5-11.
同被引文献19
-
1汤啸天.对国家被害的初步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1,16(2):30-35. 被引量:5
-
2汤啸天.必须重视对国家被害的研究[J].法学,1999(10):45-45. 被引量:3
-
3周佑勇,刘艳红.试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立法衔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3):78-82. 被引量:51
-
4刘莘.行政刑罚──行政法与刑法的衔接[J].法商研究,1995,13(6):50-53. 被引量:19
-
5乔治·P·威尔逊,一舟.国家干预和无被害人的犯罪——对警察态度的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1987,9(3):11-15. 被引量:16
-
6王文华.论知识经济与刑法变革[J].法学家,2001(5):9-16. 被引量:3
-
7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思想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J].犯罪研究,2002(3):2-7. 被引量:14
-
8张军.非犯罪化思潮与我国刑事政策路径选择[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5):55-59. 被引量:3
-
9彭勃.“无被害人犯罪”研究——以刑法谦抑性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6,23(1):51-55. 被引量:30
-
10高铭暄,张杰.刑法学视野中被害人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11-16. 被引量:84
-
1为什么考核干部要注重实绩[J].中国行政管理,1988(9):46-46.
-
2杨承.人权概念刍议[J].党校科研信息,1992(4):29-29.
-
3哈布尔.青年,属于今天还是属于未来?——对青年整体评价的再认识[J].青年研究,1985(6):1-4.
-
4隋峰.无罪推定原则对防范错案的作用[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8(1):83-88.
-
52004年两岸关系综述[J].台湾工作通讯,2005(3):34-37.
-
6毛磊,杨志望.张德江对以色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J].中国人大,2016,0(19):5-6.
-
7习近平.青年干部四忌[J].党的生活(河南),2014,0(22):4-4.
-
8肖怡.中庸思想与“无被害人犯罪”刑事立法政策的哲学反思[J].哲学动态,2008(12):49-53.
-
9邹宗呈.做一个人民喜爱社会承认的优秀律师谈律师的基本素质[J].中国律师,2006(10):77-80.
-
10刘崇,喻名峰.浅论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及其特点[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236-238.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