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马克思修辞学的实践 被引量:2

On Marx's Practice of Rhetor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使用修辞学评论的习惯模式,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对象,讨论哲学叙事的修辞学构成机制。唯物史观的构成基于两套隐喻,一是基础———上层建筑的工程隐喻,一是有机体的生命隐喻。前者使唯物史观带上决定论性质,后者使唯物史观带上辩证法和目的论性质。同时,由于系统地使用斗争性语汇,唯物史观也将人及其生活有意识地引导至革命性的生活景观之中。在一般意义上,本文的讨论有助于拓展哲学的自我理解。
作者 马天俊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6,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怀特海 欧阳绛译 张家龙校.“数学与善”[A].林夏水.《数学哲学译文集》[C].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344页.
  • 2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 3苗力田 颜一.《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 4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the revised oxford translation, edited by Jonathan Barn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 5艾兰·乌德.“罗素哲学:关于其发展之研究”[A].罗素 温锡增译.《我的哲学的发展》[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47页.
  • 6M·布莱克.“隐喻”[A]..《模型和隐喻》一书的第3章[C].纽约,1962..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 8梅林 樊集译 持平校.《马克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4页.
  • 9考夫曼 张翼星.《黑格尔—一种新解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00页.
  • 10熊比特 吴良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5页.

同被引文献19

  • 1田海平.柏拉图的“洞穴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6-21. 被引量:21
  • 2[德]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92页.
  • 3[苏]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序言”第1页,第6、7页,“序言”第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 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页.
  • 5[德]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11页.
  • 6[英]W.H.沃尔什.《历史中的“涵义”》(译自P.迦丁纳主编的《历史的理论》一书),《历史的话语》,[英]汤因比等著,张文杰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62页.
  • 7[德]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
  • 8[德]恩格斯.《资本论·第1卷·英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3页.
  • 9[法]保尔·拉法格等.《回忆马克思恩格斯》,马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1页.
  • 10Anthony Grafton, The Footnote : A Curious History. Cam- 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 1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