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个访谈个案的分析报告(上) 孩子在老家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的双重冲突
被引量:18
出处
《中国发展观察》
2005年第8期16-26,共11页
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
同被引文献199
-
1孟爱玉.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成长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11-112. 被引量:4
-
2陈亮,张丽锦,沈杰.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9(3):8-12. 被引量:55
-
3贺小华,张建育,梅小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9(3):81-83. 被引量:13
-
4林培淼,袁爱玲.全国留守儿童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的概念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4):27-31. 被引量:13
-
5冉红霞.爱,使留守不孤单——记四川省邛崃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J].辅导员,2006(10):13-15. 被引量:2
-
6谢永华.打工族子女的家庭教养缺陷及其学校教育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1999(1):57-59. 被引量:11
-
7王涤.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4(4):58-64. 被引量:43
-
8陈向明.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J].社会学研究,2001(2):1-11. 被引量:25
-
9蔡振翔.试论中国海外移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2):35-40. 被引量:6
-
10吴霓,丁杰,唐以志,方铭琳,秦行音,杨小慧,冉屏.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25(10):15-18. 被引量:510
引证文献18
-
1叶庆娜.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差异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7(7):88-90. 被引量:4
-
2黄祖辉,许昆鹏.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4):108-114. 被引量:47
-
3朱杰,李鼎生,沈汉慧,顾斌,金舒春.兴化市0~6岁儿童智力残疾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5):371-373. 被引量:1
-
4张仕琼.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在家儿童个性比较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B12):177-180. 被引量:2
-
5洪菊花,骆华松.民族手工艺者外出流动及其效应分析——以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为例[J].西北人口,2007,28(3):54-57. 被引量:3
-
6刘璐,屈程,邱于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内外控倾向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1017-1019. 被引量:21
-
7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5-17. 被引量:114
-
8谢慈珍.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困境及其对策——以湖北省恩施市石村为例[J].学理论,2010(14):24-25. 被引量:6
-
9熊春文.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以《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01-108. 被引量:2
-
10胡燕.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考及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89-9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11
-
1陈希,何晓庆.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心理月刊,2024(4):65-69.
-
2雷英爽,魏谨.家庭关怀与班级环境对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J].科教导刊,2023(32):151-154.
-
3翟福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辅导研究——以济宁老砦地区为例[J].中华少年,2019,0(32):240-241.
-
4吕开宇,迟宝旭.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S1):44-49. 被引量:11
-
5刘艳文.构建农民工子女教育多元整合模式[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9):181-183. 被引量:1
-
6朱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2):8-13. 被引量:41
-
7陈亮,张丽锦,沈杰.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9(3):8-12. 被引量:55
-
8钟云申.农民工城居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浅析——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J].教育与考试,2008(3):76-79.
-
9李云才,陈晓红,李丽.技能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2):23-25. 被引量:1
-
10许昆鹏,黄祖辉,贾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市场机制分析及政策启示[J].中国人口科学,2007(2):25-33. 被引量:34
-
1兵团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做法和建议[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3(10):28-29.
-
2苏娟娟.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青春岁月,2014,0(11):177-177.
-
3苏州市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5):35-36.
-
4周序.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与其家庭教育的关系研究——对北京市四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J].中国家庭教育,2006(1):51-55. 被引量:1
-
5李康耀.“六不懂”:当今父母的软肋[J].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2008(9):18-20.
-
6编辑手记[J].中国教师,2005(5):1-1.
-
7王宇红.对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的探讨[J].调研世界,2007(8):18-21. 被引量:3
-
8北京朝阳区的打工子弟学校享公办校待遇[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5(3):3-3.
-
9江苏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教科室课题组,吴恒祥.关于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状况的调查报告[J].班主任之友,2003(8):42-45. 被引量:1
-
10李壑.北京市是如何满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需求的[J].人民教育,2003(19):24-2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