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纵横》
2005年第3期62-64,共3页
Across Time and Space
同被引文献140
-
1朱薇.1977—1978年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刍议[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1):51-63. 被引量:3
-
2傅颐.围绕“两个凡是”的交锋和“纲”的转移——访华楠同志[J].百年潮,2001(1):4-12. 被引量:2
-
3沈宝祥.胡耀邦发动和组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纪实[J].百年潮,2005(4):11-19. 被引量:6
-
4孙长江.历史不容篡改——评《解开“真理标准”文章作者之谜》[J].百年潮,2005(5):53-57. 被引量:1
-
5胡海波.从思维方式的维度看真理标准讨论的当代价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17(3):11-12. 被引量:3
-
6张湛彬.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6(3):61-69. 被引量:1
-
7胡文澜.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J].史学月刊,1999(2):67-73. 被引量:1
-
8李思民.真理标准讨论的文化意义[J].社会科学,1999(2):7-10. 被引量:1
-
9逄先知,冷溶.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J].党的文献,1999(1):20-33. 被引量:9
-
10陈文清.论邓小平二十年前“北方谈话”的伟大意义[J].中共党史研究,1999(2):22-26. 被引量:3
-
1夏吉先.谈谈犯罪学的“三未”目标——从对贪官的“早发现”愿望谈起[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1):76-77.
-
2林侯军,廖翌湘.推进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全省“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专题研讨会综述[J].人民政坛,2012(9):42-43.
-
3姚子泉.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审视[J].商情,2013(17):121-121.
-
4邓雨.认识使命 发挥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地方人大工作”专题研讨会综述[J].人民政坛,2011(10):32-33.
-
5刘银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法律适用,2004(10):4-9. 被引量:13
-
6林侯军,邓雨.研讨,助推人大监督——“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水平”专题研讨会侧记[J].人民政坛,2010(12):34-35.
-
7孙长江.历史不容篡改——评《解开“真理标准”文章作者之谜》[J].百年潮,2005(5):53-57. 被引量:1
-
8王冲.美国人看中国或许更客观[J].中国工人,2011(2):50-50.
-
9黄健安.市监察学会举行理论研讨会[J].江海纵横,1996(1):53-53.
-
10田震.尽心尽责 努力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水平[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6(B10):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