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观察》
2004年第12期30-31,共2页
Management Observer
同被引文献21
-
1杨益.人才,为何流向外企?[J].中国人才,2000(12):4-6. 被引量:11
-
2赖长林.关于知识型员工有效激励模式的思考[J].求实,2005(z1):230-231. 被引量:8
-
3朱志军.留住企业人才策略初探[J].企业活力,2004(7):52-53. 被引量:1
-
4张向前,陈晖,黄种杰.试析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54-57. 被引量:13
-
5张小明.谁能将培训后的骨干员工稳定下来[J].人才资源开发,2005(2):68-69. 被引量:4
-
6房维荣.知识型员工的培育激励探究[J].管理观察,2006(4):22-23. 被引量:1
-
7王琪.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管理观察,2003(11):59-62. 被引量:10
-
8欧光军,袁仕喜.面向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化薪酬体系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224-226. 被引量:8
-
9侯二秀.企业员工流失危机的管理对策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48-51. 被引量:3
-
10杨鹏,霍国庆.国家科研团体科技战略人才的激励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2):120-12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5
-
1武模桥.留住企业关键性人才之我见[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6):67-70. 被引量:2
-
2侯二秀,刘艳红.知识型员工流失危机的管理对策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36-38. 被引量:1
-
3谭光云.关于企业培训后人才流失问题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6):71-73.
-
4彭璟.企业人才管理提升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2,29(2):54-55. 被引量:4
-
5孙俊军,朱科生,于志彬.对民营企业人才流动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3(1):27-28.
-
1揭开男人性秘密的面纱[J].鹃花(爱人故事),2008,0(6):62-62.
-
2谭亚伟.高等职业院校避免人才流失问题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66-68. 被引量:2
-
3张明山.应届大学毕业生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1):125-126. 被引量:3
-
4马春彬,蒋涛.浅谈如何防止企业人才流失[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4):22-24. 被引量:2
-
5徐敏,周超.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金陵瞭望,2009(3):49-49.
-
6朱霞,石云.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1(5):333-333.
-
7张辉.浅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4):213-213. 被引量:2
-
8刘文梅,马天宝.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应采取的措施[J].青海经济研究,2008(3):80-80.
-
9周和毅.跳“糠槽”还是跳“米槽”?[J].人才开发,2001(5):35-35.
-
10周和毅.“跳槽”别跳“坑”——对跳槽者的十三条建议[J].公共关系,2001(6):5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