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办学宗旨,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和措施.讨论了复合式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符合新办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张开仕
张燕
机构地区
宜宾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837)
关键词
应用化学专业
复合式应用型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分类号
O69 [理学—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1
陈盛.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26(1):1-6.
被引量:26
2
虞丽娟.
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构[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5):25-27.
被引量:16
3
魏子栋,魏锡文,黎学明,杨明莉.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6):169-170.
被引量:28
4
曾冬梅,黄国勋.
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3(7):79-80.
被引量:29
5
郑锋.
关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1(5):77-79.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刘晓保.
“应用型本科教育”辨析[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4):28-31.
被引量:15
2
陶岩平.
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2(1):49-51.
被引量:37
3
蔡雪峰 ,毛红斌 .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J]
.中国大学教学,2005(6):55-56.
被引量:42
4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被引量:394
5
王刚.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三重视界[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7):10-11.
被引量:17
6
李万木,谢明荣.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0):20-21.
被引量:69
7
徐秀琴.
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7(8):38-39.
被引量:16
8
屠琳桓.
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策略探讨[J]
.内江科技,2007,28(4).
被引量:5
9
高鹏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2006.
10
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1999(03).
共引文献
138
1
蔡海鹏.
基于“三个面向”的定向士官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40-48.
被引量:16
2
张丽萍.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英语,2020(1):1-4.
被引量:1
3
吴道天,牟榕,李沛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演变——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例[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3):35-38.
4
李凌燕,孟瑶,王洋.
新文科背景下的时尚传播专业建设[J]
.晨刊,2022(6):21-25.
5
鹿晓阳,柴琦,吴亚男,王继伟,孙德明.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02-103.
被引量:3
6
李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建设的探讨[J]
.社会科学家,2005,20(S2):324-325.
被引量:8
7
崔晓芳.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19(2):35-37.
8
Bottom Up与Top Down[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9
孔祥文,刘平,张静.
大学生探究性学习策略的探讨[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1):56-57.
10
石建敏,赵立影,孙国良,袁新苗.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浅析[J]
.消费导刊,2009,0(23):185-18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5
1
郝延军,魏奇,鲍锋.
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89-92.
被引量:16
2
郭书好,郑文杰,黄宁兴.
办好应用化学专业的思路和实践[J]
.大学化学,1996,11(6):8-10.
被引量:8
3
余林,郝志峰.
立足地方经济 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07,34(6):138-140.
被引量:9
4
张守魁.
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研究及实践[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4):47-48.
被引量:10
5
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2):58-60.
被引量:147
6
郝志峰,余林,李永峰,梁亮,李红.
构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
.广东化工,2009,36(2):101-104.
被引量:22
7
任朝华,罗跃,李水清,秦少雄,王松.
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探索与认识[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6):88-90.
被引量:17
8
李宏胜,陈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108-110.
被引量:25
9
刘玉玲,卓馨.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J]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1):115-117.
被引量:2
10
单玉成.
高校化工行业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2(6):142-1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刘献明,傅玉琴,吉保明.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广州化工,2012,40(24):167-168.
被引量:3
2
陈梓云,彭梦侠,李红山,李勇.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嘉应学院学报,2016,34(5):97-100.
被引量:2
3
冯勋,张甜.
新形势下应用化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广州化工,2017,45(4):163-164.
被引量:1
4
周智华,李国斌,唐安平,刘立华,徐国荣.
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初探[J]
.广东化工,2018,45(12):240-240.
被引量:3
5
姚蓓蓓,魏安乐,陈玲.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
.广东化工,2020,47(1):187-189.
6
未本美,秦振华,闫俊涛.
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多元协同考核模式构建[J]
.河南化工,2020,37(2):56-58.
被引量:4
7
刘玉婷.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与探索[J]
.广州化工,2020,48(20):175-17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杨晓峰,陈志萍,李巧玲,景红霞,杨云峰.
地方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广州化工,2014,42(3):132-133.
2
刘献明,傅玉琴,吉保明.
材料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
.广州化工,2014,42(8):212-214.
被引量:11
3
朱建君,杨宁,徐帆,田秀丽.
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J]
.广州化工,2015,43(16):186-187.
被引量:2
4
周智华,李国斌,唐安平,刘立华,徐国荣.
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初探[J]
.广东化工,2018,45(12):240-240.
被引量:3
5
郑瑞娟,丘则海,郎小玲,童长青.
应用化学专业工业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2019,39(4):86-88.
被引量:2
6
刘立华,易清风,徐国荣,唐安平,宋海申,聂会东,周智华.
应用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
.广东化工,2019,46(21):145-146.
被引量:1
7
杨旭宇,何志才,闫瑞强,黄国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台州学院学报,2020,42(3):82-86.
被引量:3
8
刘玉婷.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与探索[J]
.广州化工,2020,48(20):175-177.
被引量:2
9
夏然,孙莉萍,杨玉萍,赵威,丰贵鹏,徐绍红.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药物化学实验能力的探索[J]
.山东化工,2021,50(1):154-155.
被引量:1
10
顾云兰,张红梅.
“基础化学实验Ⅰ”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J]
.化工时刊,2021,35(1):38-41.
被引量:3
1
文家新,刘云霞,张天.
一种Ag/AgCl全固态复合式参比电极的研制[J]
.广州化工,2014,42(2):47-49.
被引量:1
2
田承云,曹大均,华维明.
复合式氧化还原指示电极的研制[J]
.化学传感器,1995,15(2):115-118.
3
胡志彪,陈杰斌,张夏红.
新建本科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策略[J]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2):110-112.
被引量:2
4
黄秀香,赖红芳.
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20):182-182.
5
洪远新.
大学化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结构[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0):259-259.
6
刘辉,黄超伦,修荣.
全固态复合式雷尼替丁电极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2000,16(1):27-30.
被引量:2
7
姜涛,蔡柏岩,金惠玉,郑伟.
分析化学实验课改革探索[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5):16-16.
被引量:4
8
徐迈,王凤武,鲍霞,方文彦,魏亦军,胡云虎.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电催化性能测试——应用性综合化学实验设计[J]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0):121-122.
9
张进江,张银付,等.
对21世纪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1(1):25-29.
被引量:1
10
吕元琦.
新建本科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
.科技信息,2010(32):405-406.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