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麦提型不育系和杂交种种子生活力遗传改良初探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试验共选用了4个提型不育系(A系)及其保持系(B系)、4个恢复系(R系)及其川7B/R4份F1代材料,用不同遗传背景的B、R系及川7B/R材料与A系杂交,种子成熟时收获干燥考种,度过休眠期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父本对F0种子千粒重存在胚乳直感现象;川3A、川4A与其它B系杂交,其F0种子的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川4A×R和川6A×R的杂种种子千粒重多分别比川4A×川7B/R和川6A×川7B/R的高,但前种组合(A×R)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远不如后一种组合(A×川7B/R)的种子,且前种组合的穗发芽率也较高。作者认为,利用A系与农艺性状相近、但遗传背景各异的B系杂交,或在R系中输入抗提型细胞质负影响的高种子生活力基因,是提高A系和杂交种种子生活力的值得注意的途径。
作者 李有春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16,共5页 Hereditas(Beij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刘仲齐,李有春.提型杂种小麦灌浆特性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3,6(2):26-31. 被引量:12
  • 2牟致远,黄智玉.小麦不同基因型种子活力的遗传分析[J]种子,1987(02).
  • 3牟致远,宋连钧.小麦基因型和环境条件与种子活力[J]种子,1985(04).
  • 4邓定辉,陈芳园.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相关性的研究[J]种子,1984(04).
  • 5D.A.Perry,徐本美.种子活力与成苗[J]种子,1984(01).

二级参考文献2

  • 1李希陵,任荫汉,张乃生,李根龙.T型细胞质的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2(01).
  • 2R. I. Doig,A. A. Done,D. F. Rogers. Pre-harvest sprouting i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s influenced by 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 derived from T. Timopheevi[J] 1975,Euphytica(1):229~232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33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