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煤岩成烃及二次成烃研究
被引量: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利用单井R。的系统测定,建立起了印支运动前、后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热演化和成烃演化模式,并以此预测其不同时期的热演化程度。通过三种实验方法(热解、热模拟、气相色谱)和两个实验系列(单组分实验系列和自然演化实验系列),探讨了煤岩成烃和二次成烃特点。
作者
冉启贵
机构地区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廓坊分院天然气所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3-17,共5页
Natural Gas Geoscience
关键词
热演化
二次成烃
煤岩
成烃
煤系
地层
分类号
P618.11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3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423
同被引文献
523
1
李艳霞,钟宁宁.
川东石炭系气藏中固体沥青形成机理探讨[J]
.石油实验地质,2007,29(4):402-404.
被引量:23
2
王明明,孟元林,刘吉余,王建东.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生界断块油气藏形成机制[J]
.断块油气田,2004,11(5):3-5.
被引量:6
3
许化政,周新科.
文留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生烃史及生烃潜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4):400-407.
被引量:18
4
李荣西.
三次生烃作用--以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为例[J]
.地球学报,2003,24(z1):129-133.
被引量:1
5
刘辰生,郭建华,李维锋,朱美衡,蒋小琼.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气藏形成条件分析[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3,25(z1):8-9.
被引量:2
6
DAI Shifeng,REN Deyi,YANG Jianye,ZHANG Weibiao,JIAO Fangli.
TOF-SIMS Study of 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Potential of Mineral-Bituminous Groundmass[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0,74(1):84-92.
被引量:4
7
ZOU Yanrong,YANG Qi,LIU Dameng,KANG Xidong,TANG Dazhen.
Maturity Control on the Patterns of Hydrocarbon Regeneration from Coal[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0,74(2):370-374.
被引量:6
8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杨志华,安川克已.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3,18(5):635-641.
被引量:40
9
孟庆任,王战,王翔,解建民.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J]
.地质论评,1993,39(6):535-547.
被引量:39
10
冯乔,柳益群,张小莉,周立发,郝建荣.
叠合盆地的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3):268-27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5
1
王韶华,胡晓凤,林娟华,叶建中,叶加仁.
江汉盆地南部上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烃史与晚期生烃潜力[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2):222-227.
被引量:6
2
解启来,周中毅,施继锡,朱毅秀.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古生界二次生烃的类型及其特征[J]
.地质论评,2004,50(4):377-383.
被引量:15
3
张忠民,龙胜祥,许化政.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5):661-667.
被引量:7
4
张英利,赵长毅.
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对比[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25-29.
被引量:6
5
赵宗举.
再生烃油气系统成因及全球分布[J]
.海相油气地质,2005,10(4):5-12.
被引量:9
6
赵宗举.
油气系统成因分类及其勘探思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1):1-10.
被引量:9
7
张忠民,李春生,龙胜祥,许化政.
华北地区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3):330-334.
被引量:14
8
朱炎铭,秦勇,王猛,崔新瑞,赵洪,张聪.
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成烃演化的构造控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3):283-287.
被引量:17
9
李政.
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J]
.石油学报,2006,27(4):29-35.
被引量:17
10
张忠民,龙胜祥,许化政.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4):420-42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423
1
李科亮,王建强,刘文汇,陈容涛,裴立新,陈晓艳,邓辉,彭恒.
渤海西南部石炭系—二叠系残存特征及生烃物质基础[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33(7):1091-1101.
2
杨润泽,刘海涛,李宏军,赵长毅,李传明.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深部煤系地层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33(7):1074-1090.
被引量:6
3
张敏.
工作面风速变化规律及拟合研究[J]
.煤炭工程,2022,54(S01):148-151.
4
周磊,王永诗,孟涛.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带[J]
.地质论评,2023,69(S01):311-312.
被引量:1
5
熊孟辉,秦勇.
五轮山矿区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其资源潜力[J]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9):79-82.
被引量:9
6
李伟,吴智平,刘华.
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区演化与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1):13-16.
被引量:20
7
王韶华,胡晓凤,林娟华,叶建中,叶加仁.
江汉盆地南部上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烃史与晚期生烃潜力[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2):222-227.
被引量:6
8
WU CaiFang QIN Yong FU XueHai.
Stratum energy of coal-bed gas reservoir and their control on the coal-be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7,50(9):1319-1326.
被引量:9
9
关伟龙,逄建东,何玉梅.
LQ坳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J]
.中外能源,2012,17(1):56-60.
10
安思瑾,周康,高潮,侯江.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分布及开发利用前景展望[J]
.化工管理,2013(14):1-1.
被引量:2
1
陈荣书,何生,王青玲,兰廷泽.
岩浆活动对有机质成熟作用的影响初探——以冀中葛渔城-文安地区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89,16(1):29-37.
被引量:35
2
陈增智,郝石生.
再埋藏过程中二次生烃作用数值模拟[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3):86-88.
被引量:4
3
妥进才.
碳酸盐岩的二次成烃作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4,5(3):9-13.
被引量:5
4
姜涛,任建业.
基于盆地模拟技术的潮汕坳陷油气勘探前景预测[J]
.海洋地质动态,2004,20(5):20-27.
被引量:4
5
妥进才,黄杏珍.
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1996,11(6):585-589.
被引量:19
6
廖前进,于学敏,何咏梅,刘晓军.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4):250-253.
被引量:34
7
逄建东,柳忠泉.
鲁西隆起茌平构造带构造演化史及古生界原生油气成藏条件[J]
.复式油气田,1999(2):54-58.
8
周章保,王生朗.
中原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J]
.世界石油工业,2000,7(7):18-21.
9
王寿庆,何祖荣.
深化泌阳凹陷认识 开拓油气勘探领域[J]
.河南石油,2002,16(1):1-6.
被引量:6
10
阙永泉,郑伦举,秦建中,邱楠生.
镜质体反射率热演化规律研究[J]
.地质科学,2014,49(3):842-849.
被引量:3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