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6-58,共3页
Automobile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9
-
1王祝堂.镁与汽车[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4,22(6):2-8. 被引量:9
-
2范靖亚.工业发达国家旧轿车上轻合金的回收和再生[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5,23(6):5-7. 被引量:5
-
3雷广孝.废旧铝的再生及应用[J].再生资源研究,1996(1):17-21. 被引量:4
-
4赵鸿.铝在汽车上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7(1):19-24. 被引量:34
-
5曾小勤,王渠东,吕宜振,丁文江,朱燕萍.镁合金应用新进展[J].铸造,1998,47(11):39-43. 被引量:170
-
6沈建东,王镝.车身轻量化技术策略的研究和应用[J].上海汽车,2012(6):42-47. 被引量:8
-
7陈东平,沈建东,王镝.基于平台带宽的车身效率综合评价[J].汽车工程学报,2012,2(6):452-457. 被引量:7
-
8赵常虎,王镝,陈丽华,陈东平.HPDC技术在车身结构件上的开发和试验认证[J].上海汽车,2014(11):39-41. 被引量:4
-
9宋思川,陈龑,姜峻岭,黎志伟.QP980钢在车身轻量化开发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17(1):51-5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4
-
1邱庆荣,孙宝德,周尧和.铝合金铸件在汽车上的应用[J].铸造,1998,47(1):46-49. 被引量:47
-
2张少宗.报废汽车中有色金属的回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2):12-16. 被引量:4
-
3陈虹.汽车车身轻量化研究和创新应用[J].上海汽车,2018(9):38-42. 被引量:8
-
4顾晓强,陈鑫,王颖,陆辰一.UBC机器人柔性工作站的实现[J].上海汽车,2018(9):48-5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0
-
1陈海,王艺东.柴油发动机铝气缸盖喷油器孔开裂分析[J].汽车零部件,2024(5):71-75.
-
2刘正,王中光,王越,李峰,韩行林,Friendrich Klein.压铸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2,22(S1):300-302. 被引量:6
-
3唐多光.21世纪低压铸造技术的展望[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2,22(S1):170-172. 被引量:8
-
4曲卫涛,李华伦,胡锐.我国镁合金铸造的发展概况[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21(S1):84-86. 被引量:2
-
5甄子胜,毛卫民,赵爱民,崔成林,闫时建,钟雪友,胡军强.半固态镁合金研究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21(S1):97-100. 被引量:2
-
6吴宗兴,孟宪嘉.有色合金铸造的现状及我国加入WTO的对策[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21(S1):58-62.
-
7张代东,原洪加,陈小毅.发展中的镁合金压铸工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223-224. 被引量:3
-
8严青松,余欢,魏伯康,徐志峰,蔡长春,万红.有色合金复杂薄壁铸件21世纪的发展和展望[J].铸造技术,2004,25(9):729-731. 被引量:16
-
9丁向群,何国求,陈成澍,刘小山,朱正宇.6000系汽车车用铝合金的研究应用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3(2):302-305. 被引量:100
-
10丁向群,何国求,陈成澍,张卫华.轿车用铝合金的研究应用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1504-1508. 被引量:18
-
1邹有武.汽车轻量化方法[J].汽车情报,1992(8):18-20.
-
2陈世平.汽车轻量化及其材料[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5(4):1-4. 被引量:17
-
3黄靖.汽车轻量化—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J].汽车杂志,1997(2):5-5. 被引量:2
-
4俞洪.汽车材料[J].轻型汽车技术,1997(5):19-25. 被引量:1
-
5轻量化的自行车车轮[J].中国自行车,2003(1):42-42.
-
6孟昭军,韩德文.汽车用防音材料及其轻量化[J].客车技术,1997(2):44-46.
-
7胡德森.塑料在汽车上的新用途[J].汽车维修,1998(3):4-5.
-
8于丽萍.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湖北汽车,1998(2):35-37.
-
9惠文杰.日本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J].世界铁路,1993(6):15-17.
-
10北村文章,黄公民.载重汽车轻量化及材料现状[J].川汽科技,1989(3):6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