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莞“可园”热环境设计特色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莞“可园”在防晒、通风等设计方面有其独特手法,从而在盛夏创造了良好的热环境.
作者
汤国华
机构地区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建筑系
出处
《广东园林》
1995年第4期33-37,40,共6页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关键词
园林
热环境
通风
防晒
设计
分类号
TU986.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68
1
李文,戴吾三.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介绍[J]
.文献,2003(3):31-37.
被引量:2
2
孟庆林,李琼.
城市微气候国际(地区)合作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南方建筑,2010(1):4-7.
被引量:8
3
周军.
弘扬岭南文化——谈广州西关城市建设[J]
.规划师,2004,20(3):58-60.
被引量:7
4
赵秋泉,苏军.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探讨当今住宅景观设计[J]
.西南园艺,2006,34(1):30-32.
被引量:7
5
张振.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J]
.世界建筑,2003(11):75-80.
被引量:13
6
谢浩.
岭南民居的建筑遮阳[J]
.住宅科技,2007,27(4):9-13.
被引量:5
7
吴祖斌.
试述岭南文化、自然背景对岭南庭园特性的影响[J]
.建材与装饰,2007(07X):11-12.
被引量:1
8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景观都市主义[M].刘海龙,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9
鲁菁,熊威.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宅园设计中的运用[J]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5):54-56.
被引量:1
10
邓其生.番禺余荫山房布局特色[J].中国园林,1993(1):013.
引证文献
11
1
车元元.
岭南庭园对居住景观环境的启示研究[J]
.华中建筑,2008,26(11):155-158.
2
谭聪丽.
广东新园林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7):88-89.
3
卢世放.
东莞可园现代造园的启示[J]
.林业建设,2013(2):37-41.
被引量:1
4
薛思寒,冯嘉成,肖毅强.
传统岭南庭园微气候实测与分析——以余荫山房为例[J]
.南方建筑,2015(6):38-43.
被引量:16
5
肖毅强,薛思寒.
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研究[J]
.建筑科学,2016,32(2):1-9.
被引量:11
6
许家瑞,许先升.
从“私家古典庭园”到“城市公共园林”——东莞可园的转型变迁[J]
.广东园林,2016,38(5):41-45.
被引量:2
7
黄莹姗.
论广东园林设计及生态花园城市建设[J]
.现代园艺,2017,40(11):115-116.
被引量:2
8
蒋静慧.
东莞可园的审美文化浅析[J]
.现代园艺,2020,43(11):149-151.
被引量:2
9
李海清.
机器何以自处于空间?--从空调机电末端处理走向整体的环境调控[J]
.新建筑,2021(6):15-20.
被引量:5
10
刘爽,方小山,吴任之.
庭园空间形态对热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启示[J]
.风景园林,2022,29(4):94-10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鲍沁星,朱柳霞,Stephen R.J.Sheppard,张敏霞,宋恬恬.
国际视野下中国传统庭园避暑营造智慧科学化研究[J]
.浙江园林,2019(4):14-19.
被引量:2
2
朱镇宇,李海清,王东平.
机器,在机械与机巧之外 20世纪中叶鄂、川粮仓的建筑学观察[J]
.时代建筑,2023(6):30-37.
被引量:1
3
任瑜艳,李少清.
东莞可园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基于“三三六”评价法[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3):21-23.
4
王秀苗.
泰安气候舒适度与入境客流量季节变化的相关分析[J]
.枣庄学院学报,2016,33(5):72-78.
被引量:2
5
李宇宏,李亚峰.
街旁绿地内部行为空间组织——以邻北京市三环辅路的街旁绿地为例[J]
.华中建筑,2017,35(1):77-81.
被引量:1
6
吴志刚,肖毅强.
闽东沿海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以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为例[J]
.南方建筑,2017(5):88-93.
被引量:12
7
李日毅,张宇峰,吴杰,李秀辉.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J]
.南方建筑,2018,0(1):22-28.
被引量:12
8
ZHANG Yingzi,GU Shan,PENG Hui,ZHANG Jun.
A Survey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n Chengdu[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8,10(3):96-100.
9
徐瑞萍,张钰芳.
园林设计及生态花园城市建设的探讨——以广东为例[J]
.南方农机,2018,49(20):30-30.
被引量:2
10
薛思寒,肖毅强,王琨.
湿热地区景观要素配置对园林热环境的影响研究[J]
.中国园林,2018,34(2):29-33.
被引量:20
1
陆琦.
亭馆绿天深——记广东东莞可园[J]
.广东建筑装饰,2002(2):32-34.
2
卢世放.
东莞可园现代造园的启示[J]
.林业建设,2013(2):37-41.
被引量:1
3
邓颖芝.
试论东莞可园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和防火对策[J]
.科技风,2015(4):208-208.
被引量:1
4
张燕玲.
东莞可园古建筑三维测量的探索与思考[J]
.办公室业务,2013(9S):82-83.
5
邢潇璇.
略论东莞可园造园风格[J]
.中州建设,2006(7):49-49.
6
陈扬.
东莞可园造园特色分析[J]
.现代园艺,2016,39(2):115-116.
被引量:2
7
翁奕城.
基于地域性景观理念的景观设计教学方法探讨--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J]
.南方建筑,2016(4):70-74.
被引量:1
8
何镜堂,陈晓虹,何正强.
公共空间改造为切入点的岭南旧城更新——以东莞可园历史片区为例[J]
.建筑学报,2010(2):38-43.
被引量:7
9
谢浩.
东莞可园 可心之园[J]
.城乡建设,2012(3):90-91.
被引量:1
10
黄浣尘.
计算机数字化时代下园林美学的传播与发展——以东莞可园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13-15.
广东园林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