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方证对应规律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方剂治法学角度,分对应释方、对应用方、对应创方和对应发现等4个方面,对对应规律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丰富释方方式、完善方剂比较、拓宽用方范围和创制新方。
作者
周训伦
罗学琴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学院
出处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方剂学
方证对应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4
1
徐晓东.
成无己对方剂学的贡献[J]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9,23(1):3-4.
被引量:2
2
宫海民.
浅谈方剂学中的非加和原理[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224-225.
被引量:10
3
谢鸣.
方剂学科发展与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2):2-7.
被引量:13
4
鄢顺琴,凤良元,黄德武,郭延松.
枳术丸对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J]
.中成药,1996,18(4):30-32.
被引量:41
5
崔永安,左小东.
君药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2):84-85.
被引量:5
6
张作记.
仲景论广经方初探[J]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13(5):16-18.
被引量:3
7
高忠英.
临床处方用药配伍规律探讨[J]
.北京中医,1997,16(6):44-46.
被引量:3
8
王作顺.
辨证论治中的证方关系[J]
.新中医,1997,29(9):5-5.
被引量:2
9
王阶,熊兴江,何庆勇,王师菡.
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J]
.中医杂志,2009,50(3):197-199.
被引量:112
10
黄煌.
论方证相应说及其意义[J]
.江苏中医,1998,19(8):3-5.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5
1
袁晓红.
抓住君臣配伍剖析方剂[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3):65-68.
被引量:2
2
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
“方证对应”研究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6,47(8):563-564.
被引量:15
3
宋姚屏,雍小嘉,蒋永光,周训伦.
从多维角度看方证对应[J]
.新中医,2007,39(2):6-7.
被引量:9
4
袁冬生.
方剂教学中的方证对应关系[J]
.中医教育,1999,18(3):39-40.
5
彭湃,赵天一,郝云,张欣萌,由凤鸣,郑川,窦建卫.
方证对应、八纲辨证与六经理论关系探析[J]
.国医论坛,2017,32(1):12-1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刘丽梅,陈琳,王瑞海.
对中医方证相应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06-407.
被引量:6
2
许霞.
方证关系源流考略[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93-794.
被引量:2
3
刘春慧,程振芳.
君臣佐使理论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6):45-49.
被引量:11
4
袁卓,张军平.
从“病”的内涵探讨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系[J]
.中医杂志,2008,49(7):654-655.
被引量:5
5
王丽颖,韩学杰,王永炎,吕爱平.
中医诊疗标准共性技术的方法与思考[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587-1588.
被引量:5
6
刘志刚,黄煌.
方证研究与中医现代化[J]
.医学与哲学(A),2009,30(1):63-65.
被引量:7
7
李永民,李刚,罗飞,马淑兰.
《伤寒论》方证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中医药,2009,41(2):60-61.
被引量:3
8
李宇航.
谈“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2):117-121.
被引量:43
9
陈建逢.
建国至今方剂学的发展概况[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40-41.
被引量:2
10
柴程芝,刘志刚,寇俊萍,朱丹妮,余伯阳.
基于“体质-疾病谱-主症”模式的当归芍药散方证文献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078-2080.
被引量:6
1
朱超,王键.
浅论《医方集解》的学术特点[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6):9-10.
被引量:1
2
王亚萍,年莉.
《医方考》配伍理论应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55-57.
3
赵艳.
明代方剂配伍中的药性原则[J]
.中医文献杂志,2014,32(1):32-34.
4
程昭寰,王永炎.
论成无己气味配伍释方的价值[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67-67.
5
贾波.
试论汉方医学对仲景方研究的特点[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17(4):9-13.
被引量:1
6
周杰,王蕾,张炎,刘磊.
李春英教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经验介绍[J]
.陕西中医,2005,26(5):439-440.
被引量:5
7
许永贵,尚贞一.
校注《饮食须知》后反刍[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1,7(1):63-64.
8
赵艳,庄乾竹.
明代阴阳五行组方原则探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69-70.
被引量:1
9
赵艳.
明代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使原则[J]
.中医文献杂志,2014,32(3):23-25.
被引量:2
10
展照双.
基于关联规则的《温病条辨》养阴方配伍规律探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6):516-517.
被引量:1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