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桃蛀暝危害松梢的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 1992年春在我市夏渡林场马尾松上发现一种灰白色丝质梭状物包裹在新梢上,上端新梢弯曲枯死,剥开包有虫和虫粪等。经资料查对幼虫和危害状均不同于常见的松梢害虫。经调查,发生面积达2000亩,新梢被害率30%以上,单株最高虫苞有27个,虫苞内有虫3—10头不等。为搞清这一害虫的种类、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992年5月至1993年底。
作者
马盛安
鲁绪祥
出处
《安徽林业科技》
1995年第A01期14-15,共2页
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马尾松
桃蛀暝
松梢
危害
分类号
S763.420.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S763.712.4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振营,何康来,石洁,马嵩岳.
桃蛀螟在玉米上危害加重原因与控制对策[J]
.植物保护,2006,32(2):67-69.
被引量:63
2
杨春玲,刘巍巍.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梨小食心虫[J].农药,2011(1):45.
3
吴忠发,谢保龄.
桃蛀螟为害姜科植物的特性及防治[J]
.广西农业科学,1998(3):142-142.
被引量:5
4
鹿金秋,王振营,何康来,刘勇.
桃蛀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
.植物保护,2010,36(2):31-38.
被引量:62
5
闫宝荣,花保祯.
几何形态测量学及其在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发育中的应用[J]
.Entomotaxonomia,2010,32(4):313-320.
被引量:38
6
李镇宇.
营林措施与森林害虫的控制[J]
.广西林业科学,2012,41(3):207-212.
被引量:1
7
王安柱,李东鸿,梁婷婷,蔡世林.
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1):203-206.
被引量:16
8
林志鹏,余能健,吴志远,游为贵,黄道明.
福建明溪桃蛀螟的防治[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15(1):67-71.
被引量:6
9
WANG Jing,ZHANG Tian-tao,WANG Zhen-ying,HE Kang-lai,LIU Yong,LI Jing.
Molecular Taxonomy of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and Conogethes pinicolalis(Lepidoptera: Crambida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13(9):1982-1989.
被引量:6
10
叶春福,陈银方.
5种茶尺蠖诱芯的诱捕效果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4,55(10):1570-157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常明山,文娟,黄雪芬,李德伟,吴耀军,覃开展,卢耀飞.
马尾松林内桃蛀螟性引诱剂诱捕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11-112.
被引量:1
2
王巾,曾雪刚,李卫春.
桃蛀螟和松蛀螟的外部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度量学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1,43(4):792-79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静大鹏,黄晓丹,高祖鹏,王振营.
桃蛀螟与松蛀螟两个近缘种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比较[J]
.应用昆虫学报,2022,59(3):489-498.
被引量:3
2
秦仕明,张建设,冯科力,李文亮.
八种中国新同脉缟蝇亚属翅的几何形态学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2023,60(3):922-933.
被引量:1
3
王宸越,韩瑛,周振宇,吴俊,李晶,张爱兵.
刺蛾科昆虫翅脉结构初步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5(4):3-10.
1
张学祥.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
.安徽林业,2007(4):51-51.
2
方明刚,李先国,卢勇.
广德竹螟危害调查及防治[J]
.林业科技开发,1996(1):36-37.
3
郭飞.
桑螟虫食叶量的测定及防治[J]
.贵州农业科学,1996,24(1):53-54.
4
杨政海,杨章仁,杨定谋,杨秀林.
盐肤木侧卷叶螟的发生及防治[J]
.昆虫知识,1996,33(5):274-276.
5
徐国钧,陈崇羔.
防除印度谷螟危害蜂花粉的初探[J]
.蜜蜂杂志,1996,16(12):16-17.
被引量:4
6
王永.
微红梢斑暝年发生量变化初探[J]
.安徽林业科技,1995,21(A01):22-23.
7
唐宁,罗鸣,宋道君.
桑螟幼虫的分布及危害特征[J]
.蚕业科学,1995,21(4):258-259.
8
王家双,董彦才,陈宝泉,栾风福.
红云翅斑螟生物学特性观察[J]
.山东林业科技,1996,26(5):33-34.
被引量:1
9
王春宏.
梢暝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10):94-94.
10
李淑华,李晓坤,顾喜光.
天然红松林卫生清理后红松球果螟危害及动态[J]
.林业科技,1996,21(6):21-22.
被引量:8
安徽林业科技
1995年 第A0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