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难”与“揭露”笔名——鲁迅与周木斋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65,共4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4
-
1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M].,..
-
2鲁迅.《伪自由书·两误一不同》[M].,..
-
3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M].,..
-
4曹聚仁.《文坛五十年续集·史料述评》[M].,..
-
1康凯.说“稿荒”[J].求是,1990(13):47-47.
-
2林郁.抗战时期重庆文艺报刊述略[J].重庆社会科学,2010(2):83-85. 被引量:1
-
3胡正强.试论臧克家文艺报刊的编辑实践与思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5(3):150-153. 被引量:3
-
4韩松原.谈记者的“发现力”[J].剧作家,2009(6):180-180.
-
5王玉琦.新的文化参与方式的产生——20世纪初都市类文艺报刊的办刊思路[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4-37.
-
6王彦祺.木斋园中成长起来的名师——记天津市木斋中学教师邵元锦[J].天津教育,2015,0(2):37-38.
-
7天津市木斋中学[J].同学少年,2013(1).
-
8胡继武.晚清文艺报刊拾零[J].文献,1980(3):264-269.
-
9洪城.“罗怃”投稿[J].编辑学刊,2004(2):64-65.
-
10北京大学,中国[J].住区,2013(2):9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