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克里斯蒂娃的符号系统和言说主体
被引量:7
Heterogeneity in Kristeva's Semiotic System and Speaking subject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3-38,共6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2
1 Julia Kristeva,The System and the Speaking Subject,In The Kristeva Reader, edited by Toril Moi,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24 ~ 23.
2 Julia Kristeva,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translated by Margaret Wall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4.
同被引文献98
1 郭军.克里斯蒂娃:诗歌语言与革命[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1):51-56. 被引量:12
2 季桂保.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观[J] .电影艺术,2000(4):66-69. 被引量:9
3 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15-21. 被引量:137
4 唐晓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6):52-57. 被引量:36
5 张碧.阿尔都塞理论的符号学再审视[J] .南京社会科学,2014(1):151-156. 被引量:4
6 L.阿尔都塞,张烨.是结构主义还是理论主义?[J] .世界哲学,1981(4):58-60. 被引量:3
7 徐崇温.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和观点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78(5):16-23. 被引量:13
8 于沛.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评介[J] .社会科学,1987(5):65-68. 被引量:1
9 林青.法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J] .文艺研究,1987(2):135-138. 被引量:3
10 盛宁.鲍德里亚·后现代·社会解剖学[J] .读书,1996,0(8):26-32.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7
1 颜静兰,刘晓宇.为了忘却的纪念——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上海舞》[J] .澳大利亚研究,2018(2):113-129.
2 孙秀丽.解析符号学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J] .外语学刊,2006(5):25-28. 被引量:12
3 王铭玉.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J] .求是学刊,2011,38(3):17-26. 被引量:36
4 崔柯.文本与主体革命——克里斯特娃的文本理论[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1):37-45. 被引量:4
5 李宏伟.权韠古典小说创作对唐传奇的借鉴与超越[J] .河南社会科学,2016,24(7):102-106. 被引量:2
6 匡存玖.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本土化的若干问题[J] .学术论坛,2018,41(1):16-22. 被引量:3
7 李骏,陈子懿.施动还是缓行:异质威胁下的去安全化博弈[J] .国际安全研究,2025,43(2):91-118.
二级引证文献55
1 颜红菲.当代欧美地理批评的理论语境、主要论域和研究视角[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2):32-43.
2 颜静兰,刘晓宇.为了忘却的纪念——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上海舞》[J] .澳大利亚研究,2018(2):113-129.
3 戴小春.达洛维夫人——过程中的主体[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261-262.
4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 .外语学刊,2006(5):32-36. 被引量:36
5 蒋澄生,梁锦祥.试论成语中的意象表征[J] .外语学刊,2007(4):52-54. 被引量:4
6 饶自斌.试析文学理论中的互文与互文性[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70-72.
7 陈麦池,张君.论习语的跨文化差异及其传播[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79-80. 被引量:3
8 孙秀丽.符号实践的前符号态与符号象征态研究——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三[J] .外语学刊,2009(6):146-149. 被引量:4
9 张颖.互文性理论及其对同本多译现象的影响[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2):70-72.
10 王铭玉.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J] .求是学刊,2011,38(3):17-26. 被引量:36
1 陈纾.“字立纸上”与“字卧纸上”——学习鲁迅《阿Q正传》语言札记[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3):49-52. 被引量:1
2 陈志芳.《主体·互文·精神分析:克里斯蒂娃复旦大学演讲集》出版[J] .当代修辞学,2017(2):27-27.
3 卜宝玉.在观察体验上下足功夫[J] .军事记者,2001(10):26-26.
4 朱可.互文理论创始人克里斯蒂娃来复旦大学讲学[J] .当代语言学,2013,15(1):93-93.
5 李继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4):154-154. 被引量:3
6 小森阳一和岛村辉在日本所发表演讲[J] .日本学刊,2010(2):155-156.
7 李重亮.数学语言的训练[J] .课程教育研究,2012(6):79-79.
8 李佳华.让暗淡的人生变得辉煌——《做人不在乎9件事》节选[J] .世界中学生文摘,2006,0(11):28-29.
9 李荷卿(编译).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吗[J] .中国少年文摘,2010(5):13-13.
10 赵庭.一个寻常的举动 造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J] .今日中学生,2004,0(26):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