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印度信息技术崛起的教育因素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正在以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计算机软件大国的地位跻身世界信息技术大国行列。印度信息技术得以迅速崛起与其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方位教育、一流的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载体和形式以及重视数学和英语教学等因素密不可分。
作者
黎海波
魏晓燕
机构地区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出处
《世界教育信息》
2005年第7期10-12,共3页
Journal of World Education
关键词
印度
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职业教育
大学
基础教育
分类号
F435.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1
赵兴刚.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探析[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2(S1):50-54.
被引量:2
2
查灿长.
浅析印度在其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人才资源问题[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3):111-11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吴向宏.
试论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得失[J]
.中国软科学,1999(10):115-120.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4
1
秦健,姚巧华,库世昌.
高新技术人才发展战略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河南的启示[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
徐苏晓,俞姝玥.
印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现代营销(下),2016(8):92-93.
3
刘艺,刘建林.
人才外流应付政策模式的对比研究——以印度为例[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58-160.
4
何增科,俞可平,陈喜贵,林德山,王勇兵,杨金海.
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在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方面做法和经验的比较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2):27-34.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57
1
华碧云.
迅速发展的印度软件业[J]
.求是,2001(16):49-52.
被引量:9
2
白杉,子荫.
变革中的印度青年[J]
.世界文化,2000(5):35-37.
被引量:1
3
刘昌明.
韩国是怎样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的——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解读韩国的人才外流与回归现象[J]
.国际人才交流,2004(7):54-56.
被引量:8
4
张蔚斌,马磊.
地缘政治与智缘政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4):98-103.
被引量:10
5
钱扑,蓝云.
试析美国教育的钟摆现象[J]
.全球教育展望,1985,16(2):46-50.
被引量:4
6
黄德群.
当代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4(9):76-79.
被引量:10
7
黄俊伟,俞贵邦.
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
.大学教育科学,2004(3):82-85.
被引量:13
8
吴莲姬.
韩国人才培养政策及管理体制研究[J]
.当代韩国,2004(3):87-92.
被引量:8
9
王长春.
印度软件人才教育 成功就这么简单?[J]
.软件工程师,2005(2):100-103.
被引量:8
10
程京武.
从新加坡的发展看智缘政治的兴起[J]
.东南亚研究,2001(6):29-3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0
1
黎海波,魏晓燕.
印度软件业迅速国际化的主要背景[J]
.国际资料信息,2005(9):31-33.
被引量:2
2
魏晓燕.
印度软件业崛起探因[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86-88.
被引量:3
3
段玉梅.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职能的提升[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33(1):32-33.
4
陈.巴特尔,陈益林.
院校发展视野中的中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3):58-61.
被引量:6
5
王春华,张存静,宫淑红.
外国信息技术教育经验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8(2):50-53.
被引量:4
6
谭瑛.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7):178-179.
被引量:2
7
黎海波.
科技人才开发:韩国和印度的“智缘政治”特色[J]
.当代韩国,2008(2):36-41.
被引量:4
8
陈益林,韦宁.
印度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
.世界教育信息,2010,23(7):76-79.
被引量:1
9
阮胜利,杨双丽.
论印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崛起的因素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08,0(5):174-175.
10
吴佳妮,滑子颖.
比较视野中的后发型教育现代化:优势、难题与前景展望[J]
.中国教育学刊,2023(5):22-2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王焕焕.
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导向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索[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24(1):107-109.
被引量:1
2
方阳春,黄太钢,薛希鹏,李帮彬.
国际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系统培养经验借鉴——基于美国、德国、韩国的研究[J]
.科研管理,2013,34(S1):230-235.
被引量:26
3
赵丽清,李成,孙德钢.
论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00-502.
4
欧阳斌.
论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107-110.
被引量:7
5
黎海波.
科技人才开发:韩国和印度的“智缘政治”特色[J]
.当代韩国,2008(2):36-41.
被引量:4
6
李宾.
关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大众科技,2009,11(1):163-164.
被引量:8
7
李梅,胡继强.
云时代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9(6):23-25.
被引量:1
8
陈乃源,燕学博.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电子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建议[J]
.科技经济市场,2009(7):147-148.
被引量:4
9
蔡明山,周长安.
印度高校IT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5):110-114.
10
李孝红,崔文国,翁杰,冯波,屈树新,周绍兵.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76-79.
被引量:32
1
吴越辉.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06X):10-10.
2
杨立君.
浅谈“和谐德育”在初级中学寄宿制班级工作中的应用[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6):87-88.
3
李宝远.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
.今日科苑,2010(14):154-154.
4
赵锋,臧莺,薛婷彦(图).
以“民”为本 2009第六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圆满落幕[J]
.上海教育,2009(9):4-5.
5
秦莉.
全方位教育的典型个案解读[J]
.焦作大学学报,2014,28(1):97-100.
6
李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让班级管理迈上新台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218-219.
7
王景龙.
面向21世纪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3):141-142.
8
徐廷士.
素质教育要有本校特色[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2):6-7.
9
王福胜,刘少雪,庄丽君.
美国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校教学变革:特点、个案及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15-19.
被引量:3
10
赵云兵.
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J]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3):5-7.
世界教育信息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