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云梦学刊》
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
Journal of Yunmeng
同被引文献122
-
1雷磊.寻求学术自治与公共责任之间的平衡——当代中国法学学术评价机制的问题与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2):4-18. 被引量:4
-
2陈景辉.法学性质争议的历史——评舒国滢著《法学的知识谱系》[J].中国法律评论,2021(2):163-170. 被引量:7
-
3孙扬,陈谦平.历史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9(2):185-189. 被引量:3
-
4李贵连.话说“权利”[J].北大法律评论,1998(1):115-129. 被引量:34
-
5刘广安.二十世纪中国法律史学论纲[J].中外法学,1997,9(3):3-12. 被引量:22
-
6漆侠.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1):29-52. 被引量:49
-
7马明贤.早期伊斯兰法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15. 被引量:2
-
8李慎之.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经典[J].开放时代,1998(5):5-14. 被引量:27
-
9胡旭晟.描述性的法史学与解释性的法史学──我国法史研究新格局评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6):38-43. 被引量:23
-
10汪丁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重建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4):63-7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0
-
1童之伟.中文法学中的“权利”概念 起源、传播和外延[J].中外法学,2021,33(5):1246-1264. 被引量:17
-
2谢冬慧.法学家的力量——评西方法学家对法制发展的贡献[J].法学评论,2007,25(4):19-27. 被引量:7
-
3尤陈俊.知识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法律史——从中国法学院的立场出发[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21(1):109-116. 被引量:13
-
4刘秋根.宋代民法史研究的拓展与期冀——评陈志英教授新著《宋代物权关系研究》[J].河北法学,2008,26(6):197-200. 被引量:1
-
5马雁.清末民初中央地方关系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型——以清末民初云南地方法治史研究为背景[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11):40-44. 被引量:1
-
6魏建国.法学研究如何学术——学术史方法的重申[J].北方法学,2014,8(2):117-131. 被引量:2
-
7李军兰.从罗马法系与伊斯兰法系看法学家的力量[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28(3):55-59.
-
8童之伟.中文法学中的“权利”概念——起源、传播和外延[J].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2(3):43-57.
-
9尤陈俊.法律史学科“边缘化”危机的表征与根源——从法学期刊上的法律史论文发表情况切入[J].法律史评论,2022(2):229-251.
-
10贾文龙,韩金满.中国法律史方法论百年回顾思潮中法学与史学的学术分野——以宋代法律史研究为中心的反思[J].宋史研究论丛,2007(1):550-564.
二级引证文献41
-
1伊涛.权利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书写与儒学意蕴[J].原道,2022(1):270-281. 被引量:1
-
2童之伟.中文法学之“权力”源流考论[J].清华法学,2021,15(6):5-30. 被引量:15
-
3童之伟.权利、权力和义务概念合理程度的衡量标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41(1):41-56. 被引量:8
-
4丁莉.论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贡献及当代启示[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12):76-76.
-
5王瑞.民商法在中国古代法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J].河北法学,2012,30(6):99-105. 被引量:7
-
6李岭梅.中国法制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以《宋代法律制度》一章的教学为例[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0(3):125-128.
-
7陈哲.法学家的使命——兼评古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历史贡献[J].学理论,2012(32):153-154.
-
8王存河,张雷.第二届“陇籍法学家论坛”综述(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1):108-116.
-
9董娟.多学科视角下央地关系研究述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1):34-38. 被引量:2
-
10胡永恒.法律史研究的方向:法学化还是史学化[J].历史研究,2013(1):178-189. 被引量:36
-
1夏之.提倡法学理论的论战[J].法学,1988(8):19-20.
-
2李晋玲,侯淑滨.增强政治意识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7):12-14. 被引量:2
-
3王雷.“六个有”细化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标准[J].新长征,2010(8):43-43.
-
4舒泰峰.胡锦涛“三句话”强调官员选任标准[J].党政论坛,2007(07X):4-4.
-
5梁科兴.论审判长的选任标准[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0(8):44-44.
-
6林林.法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法学[J].法学,1992(7):5-6.
-
7所谓腐败,先腐后败[J].南方人物周刊,2015,0(30):88-89.
-
8姜静静,曹旋.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刍议[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1Z):241-242.
-
9陈雅丽,潘传表.简析西方国家法官选任的标准和程序[J].求索,2008(2):130-132. 被引量:1
-
10杨婕.浅谈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员的选任标准[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06-20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