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云梦学刊》
2005年第4期16-17,共2页
Journal of Yunmeng
同被引文献39
-
1萧放.百岁老人著新说──《建立中国民俗党派》读后[J].民俗研究,2000(4):174-177. 被引量:1
-
2杨玉圣.与钟敬文先生仅有的一次会面[J].博览群书,2002(3):15-16. 被引量:1
-
3张连良.学术史研究应成为21世纪中国文化研究的一大重点[J].长白学刊,2002(1):90-91. 被引量:3
-
4周星.“多民族的─国民俗学”及其它[J].民俗研究,2000(1):12-16. 被引量:6
-
5万建中.九十八岁撰新著[J].民俗研究,2000(2):194-194. 被引量:1
-
6韩伟.《格萨尔》史诗原始特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34-37. 被引量:2
-
7芦平生,杨兰生,郭层城,刘广奇,万明钢.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论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1):88-90. 被引量:10
-
8熊黎明.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叙事结构比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41-144. 被引量:12
-
9陈永香,樊英.对彝族史诗《梅葛》神话原型的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68-70. 被引量:4
-
10邓亚雄.《伊利亚特》中的史诗明喻及其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51-5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卢晓中,陈先哲.学术锦标赛制下的制度认同与行动逻辑——基于G省大学青年教师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7):34-40. 被引量:39
-
2李睿.大脑容量与论文篇幅[J].体育与科学,2014,35(6):28-32. 被引量:7
-
3蔡建国,蒋维兵.回顾·反思·展望——党群关系研究述评[J].理论学刊,2012(4):34-39. 被引量:2
-
4耿羽.民俗学的对象、功能和方法——评《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J].民族文学研究,2012,30(3):48-56. 被引量:1
-
5骆正林.传播学术史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兼评《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17-121. 被引量:2
-
6田素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俗学作为——基于石宝山歌会的田野调查[J].文化遗产,2015(1):11-18. 被引量:2
-
7卢威.学位论文“查重热”的冷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63-66. 被引量:11
-
8唐仕春.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拓展[J].南京社会科学,2015(12):124-130. 被引量:2
-
9刘军瑞.博士论文致谢文本分析——以中国建筑史研究方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2):112-113. 被引量:1
-
10胡晓明.活古化今:接续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文学思想如何可能——四论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7(12):153-167. 被引量:2
-
1李峻岫.“当代学术史研究”对学术发展的积极意义[J].云梦学刊,2005,26(6):6-6.
-
2“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开幕式录音剪辑[J].云梦学刊,2006,27(4):5-6.
-
3马自力.“当代学术史研究”三题[J].云梦学刊,2006,27(4):7-7.
-
4龙协涛.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学术的断想[J].云梦学刊,2008,29(4):8-9.
-
5计亚男.学术期刊与学者的良性互动[J].云梦学刊,2005,26(4):23-23.
-
6余三定.自觉适应时代和学术发展的需要[J].学术界,2008(2):129-132.
-
7刘生康.学者余三定与《云梦学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3):235-236.
-
8聂付生.再评《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J].云梦学刊,2007,28(4):29-30. 被引量:1
-
9余晶.《云梦学刊》与当代学术史研究[J].云梦学刊,2008,29(3).
-
10余三定.《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后记(摘录)[J].云梦学刊,2012,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