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北中医》
2005年第6期425-425,477,共2页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5
-
1何裕民.关于“次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榷[J].医学与哲学,2000,21(6):47-48. 被引量:77
-
2王德堃,杨俊丽.对亚健康人群脑功能活动状态的分析[J].山西中医,2002,18(5):47-49. 被引量:29
-
3黄其春.亚健康的产生及解决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3):6-8. 被引量:11
-
4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5):60-64. 被引量:51
-
5何以蓓,寿芳,张秀峰.亚健康的中医认识及防治措施[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6):13-14.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12
-
1董玉整.“亚健康”初探[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0(3):77-78. 被引量:100
-
2王德堃.脑象图的混沌美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1992,15(7):483-489. 被引量:26
-
3邱德青.21世纪健康生活指南[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12..
-
4钟玉昆.现代营养饮食与保健诀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
5蔡东联.中年保健营养与饮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
6佛朗西斯·克里克 汪云九(译).惊人的假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
7比德·可文尼 江涛(译).时间之箭[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1,65.
-
8史蒂芬·霍金 杜欣欣(译).霍金演讲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6.
-
9殷淑珍.亚健康与QT离散度[J].中国全科医学,1999,2(3):227-227. 被引量:34
-
10何裕民.关于“次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榷[J].医学与哲学,2000,21(6):47-48. 被引量:77
共引文献176
-
1赵崇金.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20):92-93.
-
2刘天舒,刘开元.亚健康与脾肾阴阳气血失调的关系初探[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25-27. 被引量:3
-
3沈思钰,傅晓东.从循证医学谈中医学的进步与发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3):5-8. 被引量:1
-
4卓泉,孟祥贵.亚健康状态的危害及护理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8):16-18. 被引量:5
-
5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胡镜清.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23-28. 被引量:111
-
6蒋业政,覃月秋.我国1994-2003年亚健康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6):60-63. 被引量:38
-
7郝薇薇.从亚健康看体育锻炼的健康职能[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1):78-79. 被引量:13
-
8姜力,韦莉萍.亚健康与音乐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3):197-199. 被引量:16
-
9闫剑勇,丁国允,雷达.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5,28(3):171-173. 被引量:27
-
10庞军,伦轼芳,雷龙鸣,陈家兴,段文魁,黄锦军,周海丰.482例亚健康人群90项症状清单测评结果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5-16.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25
-
1樊炳有.对整体健康内涵及其促进理论的探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1,20(2):55-59. 被引量:30
-
2罗兴华,冯云辉.“亚健康”与有氧运动关系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5):38-40. 被引量:35
-
3戴旭芳,连继勤.认识和预防亚健康状态[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1):76-78. 被引量:10
-
4闫剑勇,丁国允,雷达.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5,28(3):171-173. 被引量:27
-
5陈莲.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保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143-144. 被引量:1
-
6中共中央中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2009-03-17.
-
7白成良,秦荣廷.重庆中医保健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X):98-99. 被引量:2
-
8思金华,谢慰,李应昆.“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防治亚健康的常见措施[J].光明中医,2008,23(6):746-747. 被引量:12
-
9庞军,王开龙,雷龙鸣.对构建中医保健推拿行业技术标准(或指南)的思考[J].广西中医药,2008,31(4):42-44. 被引量:6
-
10蔡明德,吴静.“第三状态”身心治疗刍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3):32-33.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9
-
1姚菊峰,付菊芳,孙静,周静,郭艳,董怡,王芳.亚健康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2):40-42. 被引量:7
-
2赵密红,林梅.浅谈社区人群对亚健康认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9(5):237-237. 被引量:1
-
3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李潘,申海燕.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5):49-50. 被引量:13
-
4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1,25(8):1975-1976. 被引量:7
-
5蔡铭兰.农村老年居民慢性病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1):1804-1805. 被引量:3
-
6李忠,郭晓娟.南阳市中青年居民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6-19.
-
7宋亚萍,王浩林,张磊,李彦培,张秀丽.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观对预防亚健康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230-231.
-
8潘雅芳,王玲.后疫情时期我国康养旅游发展的机遇及建议[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0,20(3):1-5. 被引量:24
-
9韩燕飞.河南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上),2020(7):164-166. 被引量:1
-
1冯晓,高秀芝.从中药配伍禁忌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齐鲁药事,2009,28(10):628-629. 被引量:3
-
2罗敏,舒军,陆茵.薯蓣皂苷及苷元提取分离和抗肿瘤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318-320. 被引量:8
-
3王晓娣.三七对血液系统药理药效作用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7):3601-3601. 被引量:3
-
4张井.心理养生6要素[J].医药保健杂志,2005(07B):23-23.
-
5张家骐.每天下蹲,养生健身[J].自我保健,2009(9):44-44.
-
6思明.心理养生四要素[J].双足与保健,2014(3):50-50.
-
7孙丽媛.心理养生的四大要素[J].健康向导,2011,17(2):59-59.
-
8吴小红,彭莉.用于化妆品中的植物[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1):51-54. 被引量:2
-
9金鹏辉.2010年1月中旬陕西商洛地产药材动态[J].全国药材信息,2010(3):8-9.
-
10樊慧婷.慧眼看灵芝[J].抗癌之窗,2008,0(6):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