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文学景观——评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143,共3页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李欧梵.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J].文学评论,1999(5):129-139. 被引量:71
-
2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文学评论,1986(6):50-66. 被引量:89
-
3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张京媛.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J].当代电影,1989(6):47-59. 被引量:276
-
4吴福辉.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J].文学评论,1994(1):5-17. 被引量:48
-
5鲁迅.《随感录·四十九》..《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339页.
-
6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7张爱玲.《烬余录》[A]..《张爱玲文集》(第3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61页.
-
8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J].《读书》,1996,(11):111-111.
-
9鲁迅.《魔罗诗力说》[M].,..
-
10鲁迅.《朝花夕拾·琐记》[A]..《鲁迅全集》第2卷[C].,.第295-296页.
共引文献156
-
1武莉.一位牧歌诗人的理性思考——走进《边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151-153. 被引量:1
-
2张春田.现代文化研究中的“上海摩登”[J].粤海风,2009(2):63-65. 被引量:1
-
3陈婉霞.台湾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及特点[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38-40. 被引量:1
-
4杨金华.沈从文作品美学蕴含探析[J].作家,2011(6):29-30. 被引量:1
-
5杨文秀.城市、乡土、民间——一部电影及其三幅面孔[J].电影文学,2008(21):31-31. 被引量:1
-
6李西建.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哲学动态,2001(2):30-32. 被引量:3
-
7赖大仁.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讨论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8-12. 被引量:6
-
8丛坤赤,张慧.大众文化语境下的90年代小说[J].当代文坛,2002(2):71-73. 被引量:1
-
9高玉.中国现代文论的历史过程与语言逻辑——论80年代新名词“大爆炸”与90年代新话语现象[J].文艺评论,2002(1):4-12. 被引量:1
-
10练暑生.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中的颓废和城市——评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J].文艺研究,2005(8):130-136. 被引量:4
-
1王继磊.“狂言”的笑[J].东北亚论坛,1996,5(3):90-93. 被引量:1
-
2程开成.爱是死亡的超越[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S1):73-74. 被引量:1
-
3张宏星.也说“一字诗”[J].阅读与写作,2009(9):2-2.
-
4陈爱中.前瞻而深蕴的学术创获——评逄增玉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5(5):327-328.
-
5洪树华.微观透视与宏观把握——读张晶著《辽金诗史》[J].社会科学辑刊,1995(6):152-153.
-
6《艺术美学丛书》陆续问世[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4):64-64.
-
7周卫忠.评《演进的诗化人学》[J].文艺争鸣,2003(4):61-62.
-
8新书架[J].文学遗产,2001(1):25-25.
-
9邮购启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4):274-274.
-
10魏建,卢国华.2003年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251-284. 被引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