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38,共2页
Media Observer
参考文献2
-
1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2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特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264页.
共引文献13
-
1明铭,冯然.解读广电总局调整涉案剧[J].当代传播,2005(1):36-40. 被引量:1
-
2黄顺铭.新闻人·部落人·演员——黄健翔的角色之跨学科审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5):70-74.
-
3冯志阳.媒体、瘟疫与清末的健康卫生观念——以《大公报》对1902年瘟疫的报道为中心[J].史林,2006(6):96-103. 被引量:18
-
4柳珊.传媒格局变革中主流媒体的战略抉择——从“央视春晚”与“网络春晚”的比较谈起[J].新闻记者,2007(4):16-18. 被引量:1
-
5聂欣晗.女性文学经典化的焦虑与策略——论沈善宝《名媛诗话》异性话语体系下的传播技巧[J].求索,2007(11):166-167. 被引量:3
-
6冯务中.网络世界“平等性”的真相[J].高校理论战线,2008(5):36-40. 被引量:3
-
7张秋玲.文言文“浅易”的语词特征研究——以百年来初中教科书中的文言选篇为研究对象[J].语言文字应用,2010(3):115-122. 被引量:3
-
8胡冰.从议程设置角度看记者责任[J].新闻世界,2011(1):165-166.
-
9赵仁龙,李亚军.孙思邈药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108-110.
-
10叶仪.试论Web2.0时代公共外交与公众舆论的互动[J].新闻大学,2014(2):115-12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17
-
1付晓静.论体育赛事传播的三角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7(1):30-32. 被引量:13
-
2李竹荣,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时代体育赛事转播权经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194-1196. 被引量:12
-
3秦伟,贾晓明.我国体育赛事的公益营销[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6):20-21. 被引量:2
-
4吴周礼.大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发展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1):32-34. 被引量:6
-
5张业安,肖焕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层次与评估指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48-51. 被引量:15
-
6张业安,肖焕禹,冉强辉.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多维考察[J].体育学刊,2013,20(1):38-43. 被引量:53
-
7高萍.大型体育赛事网络传播中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十二运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5):87-92. 被引量:4
-
8张业安,冉强辉.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分类及发生机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2):179-185. 被引量:17
-
9周凯.论国际体育赛事对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J].传媒,2015(22):78-80. 被引量:10
-
10黄河,刘琳琳,李政.5G时代体育赛事移动传播的技术变革与内容创新--兼论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5):16-23. 被引量:61
-
1粟劲苍,杨红梅.“查新点”的分析提炼与把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0):112-113. 被引量:5
-
2葛军.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J].记者摇篮,2012(12):69-69.
-
3高红卫.高质量科技论文形成的重要因素与实例分析[J].编辑学报,2002,14(B11):9-11.
-
4陈晓伟,刘斌.数据挖掘“挖”出效益[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5):56-57.
-
5王伶俐,闫强.企业微博与其营销效果的关系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6-12. 被引量:5
-
6胡海明.新华网“海峡频道”服务两岸交流的几点思考[J].新闻传播,2011(8):46-47.
-
7本刊编辑部.综述的写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3):4-4.
-
8陈向阳.恐怖阴影下的美国战略变数[J].人民论坛,2013(9):6-6.
-
92012世界这一年[J].新世纪周刊,2012(51):12-13.
-
10近期青海重大体育赛事日程表[J].党的生活(青海),2006(7):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