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王孙诰编钟乐律学分析
被引量:
7
Temperament Analysis of Wangsun Gao Collected Bells Unearthed from Chu Tomb No. 2, Xiashi, Zhechuan, Henan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河南浙川下寺2号楚墓26件套王孙诰编钟是目前所发现的春秋时期规模较大的编钟。经过对测音数据的统计整理、对八度之间双音特点的归纳,发现该套编钟是以“#F”为宫,可实际运用七声音阶及其上、下五度的旋宫。26件编钟中有9件是后铸的,疑是下葬时补入的。
作者
郑祖襄
机构地区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52,共8页
Art of Music(Journal of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音乐考古
王孙诰
编钟
乐律学
分类号
J612.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4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1
王湘.
曾侯乙墓编钟音律的探讨[J]
.音乐研究,1981(1):70-80.
被引量:26
2
李学勤.
古乐与文化史[J]
.人民音乐,1981(6):23-25.
被引量:3
3
冯洁轩.
论郑卫之音[J]
.音乐研究,1984(1):68-85.
被引量:54
4
黄翔鹏.
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
.音乐研究,1981(1):24-55.
被引量:123
共引文献
184
1
黄大同.
曾侯乙编钟十二声名结构样式与生成之推导(上)——兼论其证据与推理方式[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2):69-87.
被引量:4
2
宋克宾.
论曾侯乙甬钟乐律铭文中“宫调关系”的分类[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1):92-101.
被引量:1
3
喻仲文,潘婷.
先秦时期郑卫之音的美学构成研究[J]
.美育研究,2022(1):60-68.
4
李世武,谭雪.
从多民族乐舞交流机制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夷夏观[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6):109-115.
被引量:2
5
陈应时.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0-35.
被引量:7
6
黄敏学.
《诗经》音乐的探索[J]
.宿州师专学报,2002,17(3):29-30.
被引量:1
7
陈其翔.
舞阳贾湖骨笛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4):10-15.
被引量:6
8
李成渝.
《管子》、《吕氏春秋》生律法之异同[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72-75.
被引量:4
9
孙伯涵.
“郑声淫”与孔子说《诗》[J]
.齐鲁学刊,1992(5):32-37.
被引量:3
10
冯光生,徐雪仙.
战国曾侯乙编磬的复原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
.文物,1984(5):60-65.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1
1
李学勤.
戎生编钟论释[J]
.文物,1999(9):75-82.
被引量:52
2
王子初.
晋侯苏钟的音乐学研究[J]
.文物,1998(5):23-30.
被引量:38
3
李纯一.
关于正确分析音乐考古材料的一些问题[J]
.音乐研究,1986(1):10-12.
被引量:8
4
张亚初.
淅川下寺二号墓的墓主、年代与一号墓编钟的名称问题[J]
.文物,1985(4):54-58.
被引量:13
5
刘彬徽,王世振,黄敬刚.
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85(1):16-36.
被引量:44
6
李纯一.
曾侯乙墓编钟的编次和乐悬[J]
.音乐研究,1985(2):63-71.
被引量:36
7
黄翔鹏.
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
.音乐研究,1981(1):24-55.
被引量:123
8
谭维四,冯光生.
关于曾侯乙墓编钟钮钟音乐性能的浅见——兼与王湘同志商榷[J]
.音乐研究,1981(1):81-89.
被引量:20
9
石志廉.
“楚王孙(渔舟又)(魚)”铜戈[J]
.文物,1963(3):46-47.
被引量:8
10
沈文倬.
对“土丧礼、既夕礼中所纪载的丧葬制度”几点意见[J]
.考古学报,1958(2):29-3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7
1
熊乾琳.
浅析编钟音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文庙编钟音律分析为例[J]
.民族音乐,2020(4):16-18.
2
张闻捷.
王孙诰编钟的乐制与器主[J]
.三代考古,2018,0(1):359-371.
3
王友华.
甬钟的音乐考古学断代[J]
.音乐研究,2021(1):27-38.
被引量:7
4
郑祖襄.
两套新郑出土编钟的乐律学分析[J]
.中国音乐学,2006(2):94-98.
被引量:2
5
邵晓洁.
论音乐实物史料的甄别与使用——兼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之相关问题[J]
.中国音乐,2010(3):23-28.
被引量:3
6
王友华.
先秦青铜编钟音列演进的不同步现象[J]
.中国音乐学,2019(3):58-70.
被引量:2
7
孙海宁.
考古所见东周乐悬制度[J]
.考古,2025(6):81-9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米永盈.
临淄永流乡商王村二号战国墓编钟、编磬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13(1):91-96.
被引量:1
2
傅丽.
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探讨[J]
.歌海,2016(4):71-75.
3
王碧瑜.
近五年来我国古代音乐史学史研究现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1):150-151.
4
王友华.
先秦镈的音乐考古学断代[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4):82-95.
被引量:2
5
张鹂.
编钟的“重生”:当代编钟的制作与使用——从曾侯乙编钟到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24件套编钟[J]
.乐器,2022(2):25-29.
被引量:1
6
陈南南.
以声度形--试论大晟钟形制与十二律铸钟法[J]
.人民音乐,2022(7):50-53.
被引量:1
7
郭月琼.
从“物”的视角谈博物馆展览的构筑——以“声声慢心弦动——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为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3(1):126-132.
被引量:1
8
牛海鹏.
古人钟攠钟隧研究之得失[J]
.黄河之声,2023(13):148-151.
9
张维,吴瑛珍.
甬钟来源再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2):19-23.
10
徐书启.
铜陵先秦青铜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2024,23(4):14-17.
1
“敦煌气韵”古董荟萃[J]
.小演奏家,2002(1):27-27.
2
张良.
漫谈根雕艺术[J]
.艺术百家,1991,7(4):113-115.
被引量:4
3
罗永光.
中国绘画线条内涵的美[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133-134.
被引量:3
4
余书婷,胡晓东.
楚墓玉组佩的艺术形式分析[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28(2):54-57.
被引量:1
5
陈孟昕.
中国画色彩表现引发的思考[J]
.中国艺术时空,2015,0(3):14-21.
被引量:1
6
夏悦.
从湘绣的历史发展看湘绣审美价值[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7):183-184.
7
彭浩.
楚人织绣纹样的历史考察[J]
.文艺研究,1992(3):116-122.
被引量:5
8
唐楚臣.
彝族漆器工艺[J]
.民族艺术,1992(2):203-209.
被引量:3
9
中国古代绘画欣赏[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0(5):137-137.
10
汤池.
信阳楚墓锦瑟漆画简介[J]
.美术研究,1980(3):59-41.
被引量:3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