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河水沙变化的研究需要从基本情况、基本资料和基本规律着手,各种计算方法都从实际资料中产生,计算成果的合理与否也要通过实际资料去检验。分析70、80年代黄河水沙变化计算成果时,不仅要与丰水丰沙年代比较,也要与枯水枯沙年代对照。黄河中游80年代的天然产沙量应介于丰水丰沙的60年代与连续严重干旱枯水枯沙的20年代产沙量之间。80年代黄河中游洪水量和洪峰流量的减少,不完全是暴雨少的原因,水利水保措施也起了重要作用。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挟沙能力约与流量的二次方成正比,流量愈大,冲刷能力愈强,要着重研究各种水保措施的减水作用及其对产沙、输沙的影响。黄河泥沙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减少侵蚀、保水保土,而不仅是拦沙,治理途径应是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综合治理开发措施,而不是单纯依靠淤地坝。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8-13,共6页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沙变化
基本规律
水土流失
治理途径
]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vari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basic situationbasic law water and soil loss harnessment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