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时期太湖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状况研究——以与水争田为中心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历史时期太湖地区的与水争田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历史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历史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引发耕地的严重不足,从而发生围湖造田、滥用河湖潍地等形式的与水争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遭受旱涝生态灾害的情况下,太湖地区社会采取了还湖、调整种植结构、控制水面利用等应对措施。
作者
丁晓蕾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池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87-90,共4页
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太湖地区
与水争田
生态环境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13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1
1
潘清.
明代太湖流域水利建设的阶段及其特点[J]
.中国农史,1997,16(2):29-35.
被引量:14
2
何勇强.
论唐宋时期圩田的三种形态——以太湖流域的圩田为中心[J]
.浙江学刊,2003(2):105-112.
被引量:15
3
边劲,黎沛虹.
从贾让三策看围田起源[J]
.人民珠江,2001,22(5):58-59.
被引量:1
4
脱脱.宋史,1987.
5
郭祥正.青山续集,1987.
6
杨世伦,陈吉余.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和演变[J]
.地理科学,1995,15(4):307-314.
被引量:23
7
吴华林,沈焕庭.
我国洪灾发展特点及成灾机制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4):445-451.
被引量:12
8
闽宗殿.两宋东南围湖.
9
论围田札子.
10
水利上.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施少华.
全新世高温期环境变化对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J]
.湖泊科学,1993,5(2):136-143.
被引量:8
2
王同生.
太湖流域1991年洪涝及今后治理措施[J]
.水科学进展,1993,4(2):127-134.
被引量:6
3
陈家其.
太湖流域南宋以来旱涝规律及其成因初探[J]
.地理科学,1989,9(1):25-33.
被引量:21
4
景存义.
太湖的形成与演变[J]
.地理科学,1989,9(4):378-385.
被引量:12
5
龚洪庆,灾害学,1988年,3期,1页
6
满志敏,灾害学,1988年,2期,71页
7
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1988年
8
严钦尚,地理学报,1987年,42卷,1期,1页
9
潘凤英,中国第四纪海岸线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5年
10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1982年
共引文献
104
1
胡勇军.
“厚古薄近”:近四十年来江南水利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运河学研究,2021(1):220-241.
被引量:2
2
许耀宗.
长江流域水利社会史研究综述[J]
.长江文史论丛,2019(1):216-230.
被引量:1
3
刘力,谭向勇,寇荣.
农村税费改革前中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模式历史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07(4):1-9.
被引量:2
4
陈新立.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史学理论研究,2008(2):110-120.
被引量:19
5
杨世伦,丁平兴,朱骏,赵庆英,茅志昌.
Tidal Flat Morpho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Their Engineering Implications[J]
.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0,15(3):307-320.
被引量:2
6
ZHANG Sheng,ZHU Cheng,ZHANG Qiang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sources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P. R. China).
STUDY ON THE FREQUENCY AND PRINCIPLE OF FLOOD CATASTROPHE IN THE CHANGJIANG DELTA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S IN THE LAST 2000 YEARS[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1,11(2):137-143.
7
沙润.
秦淮河流域水旱灾害的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16(S1):80-83.
8
曹巧.
古代雷州地区农田水利的特点及思考[J]
.广东史志,2001(1):20-26.
被引量:1
9
钞晓鸿.
清代汉水上游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J]
.清史研究,2005(2):1-20.
被引量:23
10
陆玉麒,董平.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J]
.地理学报,2005,60(4):587-596.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39
1
李华瑞.
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J]
.中国史研究,2005(S1):119-138.
被引量:10
2
苏兆翟.
北宋河政探析——以黄河为例[J]
.淮海文汇,2010(4):32-34.
被引量:1
3
周宝珠.
千仓渠科条碑记与宋代农田水法[J]
.历史研究,1995(6):172-175.
被引量:11
4
萧正洪.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农田灌溉中的水权问题[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1):50-66.
被引量:71
5
赵振祥.
论唐代商业经济对文学的影响[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35-41.
被引量:4
6
汪家伦.
古代太湖地区的洪涝特征及治理方略的探讨[J]
.农业考古,1985(1):146-159.
被引量:11
7
周宏伟.
历史时期长江清浊变化的初步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4):21-39.
被引量:8
8
孟彭兴.
16、17世纪江南社会之丕变及文人反应[J]
.史林,1998(2):35-44.
被引量:2
9
王开发,张玉兰,蒋辉,叶志华.
崧泽遗址的孢粉分析研究[J]
.考古学报,1980(1):59-66.
被引量:23
10
邹逸麟.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S1):12-24.
被引量:67
引证文献
3
1
陈翀,马孝文.
1849年太湖地区水灾成因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3):169-170.
2
姜昊.
太湖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人为驱动[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7):9513-9517.
被引量:1
3
王战扬.
20世纪以来宋代水利史研究述评[J]
.云南社会科学,2017(4):164-1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范榕,徐灏文.
基于生态多样性的太湖绿道景观空间视觉质量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3):19-25.
被引量:11
2
王战扬.
闻达与督察:北宋河患奏报及检视制度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23(4):113-123.
1
李民,刘学顺.
周公营建洛邑[J]
.文史知识,1994(3):77-79.
2
严昌洪.
上下“零残”小考[J]
.武汉文博,2015,0(1):4-6 17.
3
刘炎生,艾先煌.
黎元洪与武丰闸[J]
.武汉文史资料,1994,0(4):138-140.
4
张志新.
从澄湖追溯到摇城[J]
.苏州杂志,2004,0(2):59-61.
5
康玉庆.
元好问《续夷坚志》的史料价值[J]
.沧桑,1996,0(4):63-64.
被引量:1
6
单霁翔.
浅析城市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J]
.中国文化遗产,2010(2):8-21.
被引量:4
7
郗玉松.
清代土家族地区的移民与玉米引种[J]
.农业考古,2014(4):25-29.
被引量:4
8
白美云,杨昌杰.
从文湖的湮没看汾河流域中部水环境的变迁[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239-243.
9
温艳.
明清以来社会经济与西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史,2013,32(1):140-144.
10
王建革.
芦苇群落与古代江南湿地生态景观的变化[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31(2):5-13.
被引量:3
池州师专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