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保基金“东亚化”投资的惨痛教训
被引量:13
Lessons of "East-Asianization" Investment of Japan's Social Security Funds
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共7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重大A类课题<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17
-
1郑秉文.《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系列研究之五.《国外社保基金入市苦果如何酿成》[N].载《中国证券报》,2003年7月3日,第10版.
-
2日本财务省.《2001年财政投融资报告》[R].,..
-
3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简介》[Z].,2002年..
-
4Robert Palacios. "Managing Public Pension Reserves Part Ⅱ.Lessons from Five Recent OECD Initiatives", World Bank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No.0219.
-
5Masaharu Usuki. "The New Investment Management Scheme for Japan's Public Pension Fund",NLI Research.163.
-
6Takero Doi and Takeo Hoshi. "FILP. How Much Has Been Lost?How Much More Will Be Lost?" ,Paper Presented at Conferencesat the NBER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Impediments to Growth in Japan, March 2002.
-
7土居丈郎 星岳雄.《为“财政投融资计画》买单》[A]..《比较》第7期[C].中信出版社,2003..
-
8森宏一郎.[D].,No.49,2001年7月.
-
9阿尼尔·卡什亚普.《日本金融危机之剖析》[A]..载《比较》第7期[C].中信出版社,2003年..
-
10高山宪之.《日本公共年金的基本问题》[EB/OL].http.//www.ier.hit-u.ac.jp/-takayama/index-j.html.,.
二级参考文献12
-
1朴正熙.《我们国家的道路》.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页.
-
2[美]J·威廉姆森,F·帕姆佩尔.《养老保险比较分析》.法律出版社出版,..
-
3美国社会保障署编写.《全球社会保障(1909)》.,..
-
4郑秉文主编,马胜杰,赵陵等译.《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丛书》第13册:《养老保险比较分析》.法律出版社出版,..
-
5崔章集.《韩国现代政治的条件》(日文版),转引自郭定平.《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页.
-
6N. J.. Miners: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56.
-
7[日]劳动运动,1993,:125-126.
-
8金泳三.《开创21世纪的新韩国》,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122页.
-
9刘洪主编.《国际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
102000年10月11日,《香港大公报》:《八成市民赞成自立脱贫》.
共引文献23
-
1林闽钢,刘璐婵.东亚福利体制研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2(2):1-20. 被引量:11
-
2邓泽宏,熊丁.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福利政策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3):343-348. 被引量:2
-
3尚晓援,刘浪.解析东亚福利模式之谜——父系扩展家庭在儿童保护中的作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5):4-11. 被引量:5
-
4熊跃根.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4):48-56. 被引量:32
-
5梅艳君,钟会兵.亚洲四小龙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6-67.
-
6郭心悦.简述东亚福利模式及各国成功范例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7):12-12.
-
7郎大鹏.中国台湾地区社会保障供给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1(4):61-64. 被引量:3
-
8丁茵,石梅华.前制度时期东亚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之比较——历史和文化传统角度[J].社会科学辑刊,2009(4):46-49. 被引量:3
-
9弓联兵.从非均衡增长到包容性发展——日韩发展型体制的限度与转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3):117-121. 被引量:1
-
10谢琼.从东西方比较看东亚国家社会保障的同质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2):25-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27
-
1许婉宁.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产业投资基金——收益瓶颈与制度补偿[J].甘肃金融,2008(10):12-15. 被引量:2
-
2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5):1-18. 被引量:211
-
3郑秉文."时间一致性"对社保理论的贡献——税率对劳动供给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5(1):29-41. 被引量:4
-
4刘群锋.日韩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9-53. 被引量:1
-
5郑秉文.“福利模式”比较研究与福利改革实证分析——政治经济学的角度[J].学术界,2005(3):31-46. 被引量:32
-
6郑秉文,房连泉.蒙古社会保障“名义账户”制改革研究[J].当代亚太,2005(6):52-58. 被引量:5
-
7郑秉文,王新梅,房连泉.日本2001年社保基金投资体制与投资策略改革评述:问题与前途[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1):113-120. 被引量:5
-
8谭志武.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制度分析[J].审计研究,2006(1):35-40. 被引量:21
-
9乔宝云,范剑勇,彭骥鸣.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J].管理世界,2006,22(3):50-56. 被引量:199
-
10郑秉文.中国企业年金何去何从——从《养老保险管理办法(草案)》谈起[J].中国人口科学,2006(2):2-19.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13
-
1郑秉文.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12点思考——国际比较的角度[J].管理世界,2005,21(10):58-66. 被引量:27
-
2郑秉文,王新梅,房连泉.日本2001年社保基金投资体制与投资策略改革评述:问题与前途[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1):113-120. 被引量:5
-
3蒋忠平.日本养老储备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分析[J].理论月刊,2006(6):146-148. 被引量:2
-
4郑秉文.中国企业年金的治理危机及其出路——以上海社保案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6(6):7-19. 被引量:25
-
5宁钟,王宇.中国养老基金的投资监管模式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7(5):92-100. 被引量:3
-
6迟超.新农保基金投资经济基础设施——双赢的选择[J].安徽农村金融,2010(9):51-53.
-
7郑秉文.Social Security Funds Clamor for Reform[J].China Economist,2008,3(2):116-126.
-
8冯锦彩,乔婷,张晓倩.日本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失败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4(27):80-81. 被引量:1
-
9刘文,颜相子,黄艳华.国际视角的公共养老储备基金资本化运作及投资业绩研究[J].东岳论丛,2020(8):77-90. 被引量:3
-
10李秀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营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0,12(3):29-35.
二级引证文献71
-
1黄远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一个新的评估框架[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3):138-154.
-
2郑秉文.企业年金受托模式的“空壳化”及其改革的方向——关于建立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的政策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09(11):3-12. 被引量:9
-
3郑秉文.当前中国养老金信托存在的重大问题及其改革方向[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1):30-48. 被引量:11
-
4邓雷群,程乐华.“十一五”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势——解读国发[2005]38号文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6):109-113. 被引量:1
-
5车翼,王元月.养老金、退休和模型——对美国退休经验模型的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07(1):86-94. 被引量:8
-
6李艳军,王瑜.补缺型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新选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99-104. 被引量:5
-
7郭继强,郭周.论中国社会保障创新增长力[J].开发研究,2007(2):124-126.
-
8魏凤春,于红鑫.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框架[J].财经研究,2007,33(8):64-73. 被引量:20
-
9马海容.对完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水利,2007(20):56-57. 被引量:1
-
10翟绍果.企业年金计划受益人的财产风险及保护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8,22(1):44-48. 被引量:2
-
1郑秉文.日本社保基金“东亚化”投资的教训[J].财经,2005,0(12):50-50.
-
2李明忠.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思考[J].银行与经济,1994(11):21-23.
-
3母江丽.轻信广告的惨痛教训[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4,11(11):61-61.
-
4高晨.5000点基金投资三问:买不买? 买什么? 怎样买?[J].中国报道,2007(9):78-81.
-
5宋文秀.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再认识[J].财会研究,2009(12):37-39. 被引量:4
-
6邢飞.央企慎投金融衍生品[J].山西老年,2009,0(8):62-62.
-
7赵燕.台湾金融自由化历程回顾与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1(3):90-92. 被引量:1
-
8易开刚.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和风险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41-43. 被引量:5
-
9董文赜.关于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几个问题——对个人所得税改革和社会保障税开征的综合分析[J].财贸研究,2002,13(1):94-99. 被引量:8
-
10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刘卫.设计适当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中国继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5):20-21. 被引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