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体育意识认知水平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意识认知水平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涵义较为丰富;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现状也较为复杂。
作者
刘丽云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部
出处
《辽宁体育科技》
2005年第2期85-86,共2页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体育意识
课余锻炼
分类号
G804.82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7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1
陈荫生,等.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上版社,2000.6
2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曹冰,邹师,任恩忠.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相结合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72-76.
被引量:2
4
王正树,佟贵锋,金若中.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B12):110-112.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347
1
朱丽琦.
普通高校俱乐部型游泳课程的构建与设想[J]
.体育科技,2009,30(2):86-87.
被引量:4
2
张丽芳,高文成.
试论研究生教育科学管理的原则与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27-128.
3
王宏,雷刚.
21世纪大学武术教师的素质结构[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92-93.
被引量:4
4
应菊英.
试述学校娱乐体育[J]
.浙江体育科学,2001,23(3):31-33.
被引量:7
5
李亚芹,凌云.
对中职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
.职教论坛,2005(02X):59-61.
被引量:6
6
李同彦,范颜辉.
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
.高师理科学刊,2005,25(1):80-83.
被引量:1
7
刘丽云,陈晔.
试论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新模式[J]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269-271.
被引量:7
8
邓逢明.
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2):87-89.
被引量:2
9
郑雅萍.
学分制: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模式[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45-46.
10
林溪,钟旭,廖柳华.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49-5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3
1
汤卫东.
论体育意识[J]
.安徽体育科技,1999,20(1):12-15.
被引量:12
2
孙德友.
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探讨[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0(4):55-55.
被引量:5
3
孙晋兰.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
.太原大学学报,2005,6(2):75-76.
被引量:10
4
王晶.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3):76-78.
被引量:7
5
王健.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4):138-140.
被引量:7
6
王彬.
新世纪高校体育意识与体育文化的培养和构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2):149-151.
被引量:10
7
魏冰,李庶鸿.
论体育意识[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97-98.
被引量:25
8
陈芳.
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及培养[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27(3):235-238.
被引量:8
9
周全.
关于体育意识意蕴的解读[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6):9-11.
被引量:24
10
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
5
1
蒋宁.
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04-106.
被引量:7
2
李春花,郑勇.
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研究综述[J]
.新西部(理论版),2009(9):196-198.
被引量:3
3
王芦英.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自觉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10):56-57.
被引量:1
4
王芦英.
河南省大学生自主锻炼心理机制探析——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的思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66-68.
5
李娟.
家庭与学校以及社会在大学生体育惯习形塑过程中的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4):197-1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谢群杰,陈媛媛.
南宁市高校大学生课余锻炼体育行为现状与分析研究[J]
.运动精品,2017,36(1):5-9.
2
刘晓晨.
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2):32-34.
3
和立新,黎茜,张晖.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中观众观赛倾向性研究——以山东济南全运会为研究对象[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19-22.
被引量:8
4
赵可悦.
浅谈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
.新校园(上旬刊),2012(3):37-37.
5
刘晓晨.
体育与大学文化传承研究[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2(5):18-21.
6
李万鑫,富仁杰.
焦作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
.武魂,2013(9):125-125.
7
于霞.
新媒体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影响[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149-150.
被引量:2
8
张泽承,韩政.
大学生体育意识研究综述[J]
.运动,2014(12):85-86.
9
吴经纬.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82-84.
被引量:3
10
柳秀兰,张继红,赵冬敏.
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及其行为探讨[J]
.黑龙江科学,2020,11(21):116-117.
被引量:1
1
谢波.
刍议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育意识[J]
.浙江体育科学,1999,21(6):34-36.
被引量:5
2
马小华.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6):90-91.
3
刘继君.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协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27-128.
被引量:3
4
董向阳.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J]
.运动,2015(23):105-106.
被引量:5
5
郭泉.
关于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途径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201-201.
被引量:3
6
杨涛,白毅杰.
火箭队22连胜成因分析[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2):65-67.
被引量:1
7
石忠宝.
谈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23-23.
8
王兰巧.
足球意识的培养[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3):30-31.
被引量:1
9
张雨婷,宋雯.
影响初中生体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8):745-748.
被引量:1
10
曾昭艳.
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
.煤炭高等教育,1994,12(3):85-88.
被引量:2
辽宁体育科技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