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基金
美国NIH课题资助 (R0 1MH64878- 0 1 )
参考文献12
-
1钟栗,张继昌.在劳务市场流动打工人口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方法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3):221-222. 被引量:6
-
2郑立新,朱嘉铭,田佩玲,陈勇,宋玉洁,陈咏诗.广州外来未婚年轻女工性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8(4):162-164. 被引量:27
-
3张世博,杨君兰,卢春明,熊方毅.饮服人员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19-620. 被引量:2
-
4刘琪,傅小鲁,贾勇,吴得彬,欧智勇,彭中.在成都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开展性病艾滋病流动宣传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6):364-367. 被引量:13
-
5罗健.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初探[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2):87-88. 被引量:13
-
6骆华松,莫国芳,吴瑛.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分析[J].思想战线,2002,28(2):114-116. 被引量:27
-
7欧智勇,彭中,吴学庆,杨兰,张亚兰,刘万凤,刘琪.成都市性罪错人员性病求医行为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1):46-47. 被引量:5
-
8董青,李承希,赵根明,丁爱民,邱卫华,谈卫权.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6):409-411. 被引量:69
-
9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6):376-377. 被引量:221
-
10夏时畅,徐水洋,郭俊香.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1998,10(9):550-552.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40
-
1王菊芬.上海市流动人口未婚先孕妇女的性行为,避孕方法使用以及怀孕结果选择[J].人口研究,1999,23(1):50-55. 被引量:20
-
2黄晨熹.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特征与社区化管理──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1999,23(4):53-58. 被引量:32
-
3陈印陶.打工妹的婚恋观念及其困扰——来自广东省的调查报告[J].人口研究,1997,21(2):39-44. 被引量:33
-
4张为民,李希如,叶礼奇,谢庚,胡英.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8(57):2-18. 被引量:39
-
5丁金宏,孙小铭,谭友林,余佳,王碧玮,张永惠.论外来人口与城市社区整合——上海市民对外来人口的心理接受力调查[J].人口研究,1996,20(2):45-51. 被引量:10
-
6李荣时.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认识和思考[J].人口研究,1996,20(1):10-15. 被引量:60
-
7李桂娇,吴宝燕.中山市流动人口HI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1,27(3):30-31. 被引量:6
-
8.成都市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分析(内部资料)[Z].,..
-
9.成都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行为危险因素分析(内部资料)[Z].,..
-
10吴尊友,张家鹏,董勒弄,李洲林,吴波青,段松,岳太先,郑锡文,曾毅.云南省德宏州酒吧、发廊服务小姐性服务情况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7,3(1):14-16.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412
-
1梁素芳,徐欣,彭阳阳.2016年~2019年拉萨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西藏医药,2021,42(6):97-98. 被引量:3
-
2李秀霞,李启新.对暗娼开展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的探讨[J].应用预防医学,2006,12(S1):59-60. 被引量:5
-
3李健龙,覃雄林,覃春伟.中国消除麻疹的免疫策略[J].应用预防医学,2006,12(S1):1-5. 被引量:9
-
4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年轻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与预防干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z1):99-105. 被引量:4
-
5沈惠平,朱友才,许磊.288例人工流产者HIV监测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2,6(z1):36-37.
-
6王绍贤.中国生育健康研究中应用定性研究方法的现况[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z1):243-245.
-
7罗淳,沈凌,晏月平.跨境人口流动的艾滋传播风险及其防范——基于云南边境口岸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14-22. 被引量:4
-
8殷方兰,石国政,周浩.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7(1):18-20. 被引量:6
-
9季莉莉,吴建茹,李小宁,王蓓.南京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6(4):241-243. 被引量:2
-
10殷方兰,石国政,张永,项明玉.女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自愿咨询检测现况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181-18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21
-
1李春.流动人口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问题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56-61. 被引量:13
-
2赵存喜,文育锋,叶冬青,金岳龙,李永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29-132. 被引量:12
-
3王清.流动人口特征与艾滋病防治对策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S1):151-155. 被引量:18
-
4黄芬,程慧,王君锋,杨林胜,张新塘,叶冬青,黄永.合肥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J].卫生研究,2009,38(1):72-75. 被引量:11
-
5杨志俊.关于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思考[J].旅行医学科学,2009,15(4):4-6. 被引量:1
-
6侯文俊,康云华,孔祥生,苏锦,马坤林,李琼英,孔莉.对HIV感染者管理方式探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z1):84-87. 被引量:10
-
7张静,徐刚,蔡泳,冯易,仇玉兰.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8):1179-1183. 被引量:11
-
8姚晓明,赵瑞英,秦磊,霍伟,孙煜,曹书红,宋越.铁路传媒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的调查报告[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2):11-13. 被引量:3
-
9杨帆,祝晓莲,王维.艾滋病防治的政策研究[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7(3):11-16. 被引量:12
-
10陈印陶.打工妹的婚恋观念及其困扰——来自广东省的调查报告[J].人口研究,1997,21(2):39-44.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101
-
1何锋,贺灿.宁乡县HIV/AIDS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6):81-82.
-
2杨生晟.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9):552-553. 被引量:1
-
3张静,徐刚,蔡泳,冯易,仇玉兰.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8):1179-1183. 被引量:11
-
4徐烨.上海市崇明县长兴岛400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监测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5):322-323. 被引量:2
-
5吕柯.开展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思考[J].学习论坛,2005,21(6):70-71. 被引量:15
-
6吴海磊,钱吉生,徐兴大,张纯,许琳,薛华月,刁越红,王翔.南京口岸部分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调查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30(1):15-17. 被引量:4
-
7李小玲.基层护理人员对HIV/AIDS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7):31-34. 被引量:1
-
8蒋琦莲,柳元,陈啟玲,韦启后,彭树春,郑木林.健康教育对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认知及行为影响[J].大众科技,2008,10(1):129-130. 被引量:2
-
9张国磊.流动人口艾滋病(HIV/AIDS)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J].首都公共卫生,2008,2(4):167-170. 被引量:6
-
10郭晓健,洪晓虹,郭海健.私营企业员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08,10(1):47-4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97
-
1蔡跃,罗冰贤,吴云秀.艾滋病母婴传播因素及阻断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0(17):37-38.
-
2刘艳君,上官芳芳,王怡,盛雪竹,张玫玫.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与性教育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11):997-1001. 被引量:5
-
3张利漫,韩宁,王慧群.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模式对HIV/AIDS单阳家庭感染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22):1-3.
-
4任兵,陈志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污名化情境及其治理策略[J].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3(4):33-45.
-
5武俊青,姜楠,李玉艳.中国艾滋病感染现状及安全套的使用[J].中国热带医学,2020,20(2):97-101. 被引量:44
-
6韩娟,郭敬业,闫佳.河南省驻马店市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性行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情况[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6):467-470. 被引量:3
-
7王平,杜晓锐.2012—2018年甘南州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0,35(1):35-37.
-
8冉克飞,杨景元.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与HIV感染现况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8):150-151. 被引量:3
-
9唐伟.南平市2013年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临床研究,2014,22(12):88-88.
-
10潘海燕,吴笑韬,胡利人,于海兵,丁元林.东莞市大岭山镇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1):102-105. 被引量:4
-
1郑庆斯,A.Anderson,许华,庄广秀,董惠洁.流动人口有关HIV/AIDS的知识、态度和行为[J].旅行医学科学,2001,7(2):17-18.
-
2武俊青.中国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现况[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6):414-417. 被引量:25
-
3刘瑶,潘志刚,祝墡珠.中国流动人口吸烟行为的研究现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1):914-916. 被引量:4
-
4“按时”看病靠谱吗?[J].糖尿病天地(文摘刊),2013(9):16-18.
-
5商小萍.艾滋病离你是近还是远?[J].百科知识,1998(2):30-31.
-
6黄敏莹,梁大斌.中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特征与管理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6,32(16):2295-2297. 被引量:6
-
72017年底北京完成八成流动人口健康档案[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9):26-26.
-
8王陇德副部长出席联大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J].中国药房,2005,16(11):866-866.
-
9何彩,陈琳,谭京广,石向东,甘永霞,张燕,宋俊敏,王晓辉.2008年深圳市暗娼综合监测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2):924-925.
-
10农丽萍,何波,李冰,张建明,钟海东,黄斯静,李薇伦.凭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S1):4-7.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