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出对立思维 实现思维创新——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
6
Cultural reflection on the basic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要顺利推进新课程,就必须走出对立思维,实现思维创新。而要实现思维创新,就必须立足于文化,以文化作为反思新课程的重要视野。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对立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有内在的关系,因此要从对立思维向复杂思维转换,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
作者
雷晓云
王英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系
出处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共4页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对立思维
思维创新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育文化
自主学习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31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1
赵颖,郝德永.
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J]
.教育科学,2002,18(5):25-28.
被引量:27
2
余文森.
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2003,24(11):39-43.
被引量:67
3
钟启泉.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
.教育研究,2003,24(5):71-76.
被引量:148
4
余慧娟 年终综述.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相离引发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3,(12).
5
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第三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J].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2002,(4).
6
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埃德加·莫兰.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18.
8
郭永福.要处理好课改中的若干关系[J].中国教育报,2003—12—2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周信 王昭湄.当环境教育遇上全语言[J].中等教育,2001,(4).
2
B.F.Jones C.M.Rasmussen M.C.Moffitt.问题解决的教与学[M].台北: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63.
3
加藤幸次.“综合性/综合学习”课程的类型学[J].日本教职研修,:10-10.
4
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
5
欧用生.行动研究与学校教育革新[M].台湾:师大书苑,2000.123-141.
6
左藤学.学习的快乐[M].东京:世织书房,2001.59-68.
7
高强华.学校进步与学校革新[M].台湾: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田中博之.综合学习课程设计讲座[M].日本:明治图书,2002..
9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
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
共引文献
331
1
何善亮.
研究性学习的又一视角: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整合[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2):39-42.
被引量:1
2
黄莉.
“研究性学习”在内科见习教学的实践[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S1).
被引量:1
3
李清臣.
中国课程实施研究:热点透视与未来展望[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107-109.
被引量:1
4
王福阳.
综合艺术课程的现实与展望[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0):174-177.
5
万小笠,陈勤,金伟林.
教学行为组合的信息化及研究性学习的运用策略[J]
.文教资料,2007(29):93-95.
6
许泓佳.
高中女生篮球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6):236-237.
被引量:3
7
薛明.
体育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探讨[J]
.科教导刊,2014(7):32-33.
被引量:1
8
杨进中,张剑平,李杭彩,李红美,许玮.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教育系统设计与实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S1):157-160.
被引量:7
9
邹大虬.
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多媒体的整合[J]
.消费导刊,2009,0(8):172-172.
10
苏全喜.
研究性学习与美术教学[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7):222-223.
同被引文献
29
1
司志民,姚会强.
建构主义对作文教学的启迪[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4):217-217.
被引量:2
2
王沛,康廷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5):17-21.
被引量:162
3
马玉青.
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5(10):86-87.
被引量:46
4
林金龙.
传统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影响[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5(11):60-61.
被引量:1
5
杨新颖.
复杂科学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3):28-30.
被引量:4
6
祝立英.
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实践探索[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10):64-65.
被引量:20
7
(美)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张渭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4-35.
8
Quicke,J.A Curriculum for Life:School for a Democratic Learning Society[M].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9:8-9.
9
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7,142.
10
钟启泉.现代踝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74.
引证文献
6
1
张志谦.
论我国社会文化传统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消极影响[J]
.体育世界,2008(3):40-42.
2
严权.
文化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11(18):16-18.
被引量:10
3
李云星,李政涛.
新世纪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法论的演进[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22-27.
被引量:2
4
熊丽.
基于行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2(6):122-122.
5
白雪.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J]
.知识经济,2015(18):179-180.
6
周双.
浅谈《劳动合同法》入编高职经济法课程的必要性[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4):113-11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朱玉洁,陆正清,刘连城.
为《啤酒生产技术》高职课程改革插上助飞的翅膀[J]
.神州,2014(6):130-130.
被引量:1
2
李运庆.
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5):21-22.
被引量:1
3
关艳阁.
基于“产业文化”视角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为例[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0):112-114.
4
张燕飞,王玉娟.
对高职课程改革趋势的分析与思考[J]
.职教论坛,2012,28(32):30-31.
被引量:2
5
吴立波,李丽萍,朱庆.
高职多课程融合为一教学模式的探究[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1):64-66.
被引量:6
6
陈月兰.
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与方法探索[J]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7):104-105.
7
李燕,夏明,王杰身,廖俊生.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多课程整合、实景融合的课程改革——以“6S汽车技术服务社”为平台[J]
.广西教育,2015,0(11):56-57.
8
董志.
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法论的探究[J]
.俪人(教师),2015,0(17):214-215.
9
任艳萍,邓红华.
基于民航文化视野下飞机维修工程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J]
.广东教育(职教),2019,0(11):18-20.
10
路海萍.
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研究述评[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2):88-93.
1
陈家斌.
对课改中若干“过于”现象的思考[J]
.小学教学研究,2004(7):43-45.
2
李海,范树成.
论德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J]
.教育评论,2009(2):48-51.
3
于成章.
班主任要学会思维转换[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1):7-7.
被引量:1
4
罗国贤.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
.学周刊(中旬),2010(11):145-145.
5
张广君.
“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
.教育研究,2016,37(6):12-14.
被引量:63
6
祁敏轩.
谈素描教学中的思维转换[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8):158-158.
被引量:3
7
叶隽.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29-29.
8
李峰.
生态德育:21世纪大学生德育的新课题[J]
.职业时空,2008,4(5):118-118.
9
彭桂兰.
数学解题中的思维转换[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232-233.
10
陈荣芳.
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8,0(2):27-27.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