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探索——宁波市高校改革的经验
被引量:1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3,96,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8
-
1李齐放,沈红.高校合并的系统科学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1):155-158. 被引量:15
-
2盛冰.高等教育的治理:重构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2):47-51. 被引量:137
-
3潘懋元,邬大光,高新发.浙江万里学院——一种第三部门高等学校的范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4):59-64. 被引量:50
-
4潘懋元,高新发.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图景——《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介[J].中国高教研究,2002(1):33-33. 被引量:4
-
5徐锦庚.借力构筑高地--宁波发展高等教育纪事[N].宁波日报,2003.
-
6黎琳,温松岩.宁波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的“创新现象”[J].中国高教研究,2003(9):43-45. 被引量:2
-
7胡赤弟.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中园区化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2,23(9):39-43. 被引量:7
-
8侯晋川.美国高等教育产业的经济运行模式[Z].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2..
二级参考文献35
-
1张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行政改革:背景、理论、举措与经验[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4):31-36. 被引量:22
-
2陈何芳.关于高校合并的三点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71-74. 被引量:11
-
3谈松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1994(2):24-30. 被引量:17
-
4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管理模式[J].方法,1999,(1):34-35.
-
5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
6马丁·特罗 王香丽 等.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
7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
-
8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发展报告.1997.
-
9严红枫 叶辉.宁波创出“大学城”建设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3—04—11.
-
10徐锦庚.创新:宁波高教活力之源[N].光明日报,2001—11—06.
共引文献209
-
1杨娟,张卓然.高校合并对本科录取分数的影响——以我国“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为例[J].教育经济评论,2021(2):71-101. 被引量:3
-
2樊继轩.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8):43-47. 被引量:7
-
3彭国甫,梁丽芝.治理视野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39-44. 被引量:12
-
4杨冠英.治理视野下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6):84-86. 被引量:1
-
5许鹏奎,蔡中宏.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及观念创新的研究[J].社科纵横,2003,18(2):72-75. 被引量:3
-
6刘辉华,曹受金.关于高校合并后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S1):144-146.
-
7刘波.基于网络治理的高等教育运作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S2):62-66. 被引量:4
-
8史秋衡,宁顺兰.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6):38-46. 被引量:1
-
9赵一标,季红.民办教育中投资办学主体发展的路径及取向[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1):75-80.
-
10王建华.走向第三部门的高等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6):41-4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6
-
1祝筱筠.普通高校“10+1”格局基本奠定[N].江南晚报,2005-03—29.
-
2沈祖芸.上海启动本科教育十大高地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5-04-05.
-
3邱坤荣.关于21世纪初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战略问题[A]..人才强国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论文集[C].,..
-
4江世亮.高校科研与企业互动[N].文汇报,2004—05—16.
-
5王建华.创新高教体制:宁波模式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44-45. 被引量:2
-
6刘楚佳.美国地方院校的发展及对广东中心城市大学的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1-65. 被引量:3
-
1包晓帆,李晓玲.成人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B):186-188.
-
2曲东风.新时期高校招生工作的意义及地位[J].青年文学家,2012,0(27):91-91.
-
3杨琳.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30):18-19. 被引量:1
-
4陈瑶.发展面向知识经济的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3(1):25-27.
-
5杨伟民.农职中如何摆脱被动局面[J].教育与职业,1994(1):35-36.
-
6汤帮耀,唐雪梅.关于加强园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1):40-41. 被引量:1
-
7封小超.走多元化办学跨越式发展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1(11):41-42. 被引量:2
-
8徐金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职责[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6):22-22.
-
9胡坚达,过国忠.政府在高教园区建设中的作用[J].发展研究,2004,21(7):71-72. 被引量:5
-
10李德晶.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环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2):196-19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