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解读
被引量: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文化遗产,这一词汇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文化遗产;三,什么是文化遗产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视角与视野是什么。
作者
苑利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7-135,共9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特征
文化遗产学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9
引证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366
参考文献
4
1
杨志刚.《试谈“遗产”概念及相关观念的变化》[A].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编.《文化遗产研究》[C].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2
何谓世界遗产[J].信使,1997,(12).
3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 龙治芳译.《信使》( THE UNESC COURIER),1997,(12).
4
青岛泰之.青岛泰之先生的致辞 [A].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内部资料) [C].,2002-12..
同被引文献
499
1
华林,邱志鹏,杜其蓁.
民族记忆传承视域下藏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体系构建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为例[J]
.民族学刊,2020,11(2):8-14.
被引量:12
2
李志超.
文化遗产学的基本概念及大学责任[J]
.教育与现代化,2007(3):7-10.
被引量:18
3
邓运员,代侦勇,刘沛林.
基于GIS的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J]
.测绘科学,2006,31(4):74-77.
被引量:35
4
王艳平.
关于对殖民建筑遗产性的教学讨论[J]
.旅游学刊,2005,20(S1):118-120.
被引量:6
5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7
6
崔露什.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2):136-139.
被引量:42
7
万勇,葛剑雄.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保护与更新的现实和建议[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51-59.
被引量:6
8
刘壮.
论文化遗产的本质——学科视野下的回顾与探索[J]
.文化遗产,2008(3):121-132.
被引量:17
9
李菲.
中国高校首届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
.文化遗产,2008(3):154-156.
被引量:5
10
周星,周超.
日本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及其保护制度[J]
.文化遗产,2007(1):121-139.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47
1
刘壮.
论文化遗产的本质——学科视野下的回顾与探索[J]
.文化遗产,2008(3):121-132.
被引量:17
2
李世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与规范问题[J]
.学习与实践,2006(9):134-141.
被引量:33
3
张春丽,李星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7(2):137-140.
被引量:53
4
付启元.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24(2):48-55.
被引量:2
5
张建华,原玉杰,钮璐璐,张明,高嵘.
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内涵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6):58-60.
被引量:10
6
周庆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贤.
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上)[J]
.图书馆,2008(5):59-62.
被引量:3
7
周庆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贤.
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下)[J]
.图书馆,2008(6):63-66.
被引量:5
8
刘晶晶.
艺术奇葩与无形资本——谈衡水内画从文化遗产向文化资本的转化[J]
.衡水学院学报,2008,10(6):23-26.
被引量:4
9
阚如良,李肇荣.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
.旅游论坛,2008,19(6):361-365.
被引量:36
10
于富业.
文化遗产学研究对象分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66
1
苏黄菲菲.
集体记忆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理路[J]
.社会科学家,2020(7):157-160.
被引量:18
2
王紫薇.
数字化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智慧博物馆模式研究[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1,30(2):422-431.
被引量:6
3
王晓珍(文/图),侯任博(文/图).
从“西部题材”到“西部审美”[J]
.中国民族美术,2020(4):52-57.
被引量:1
4
魏泽吉.
“非遗”语境下民间信仰的创造性转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5):63-72.
被引量:3
5
梁岩妍.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传统文化[J]
.黑龙江史志,2020(10):36-37.
6
刘伟国.
南太行山传统村落文化线路构建研究——以沁河古道及沿线传统堡寨村落为例[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185-203.
被引量:2
7
王苗,刘浩,赵东琦,胡一可.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天津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体系构建[J]
.风景园林,2023,30(S02):46-50.
被引量:5
8
罗长敏,范莉娜.
客观真实性视域下民族旅游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营造——以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3(1):219-233.
9
江盈盈.
跨文化视域下线路遗产的“共同价值”——以福建线路遗产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23(8):99-104.
10
胡炜霞,赵萍萍.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研究——黄河流域沿线九省区域角度[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1):177-184.
被引量:23
1
孙听雨.
字里乾坤——浅析构词中的社会意识[J]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3):29-31.
2
罗晓婷,陈巧玲.
大学校园毕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福建高教研究,2008(3):60-62.
3
刘满华.
论“百姓日用即道”作为消费文化本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27-30.
4
向荣.
论利玛窦对汉语词汇发展的贡献[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6):98-100.
被引量:6
5
石建社.
论东西方文化主要差异及合璧的必然性[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3):79-83.
被引量:2
6
孙有中.
论文化交流主义[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6):13-14.
被引量:2
7
谭佳.
先秦“巫史传统”蠡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2):63-69.
8
赵毅衡.
民族符号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1):78-79.
被引量:3
9
江冰.
80后:青年亚文化的生成与影响[J]
.学术研究,2013(9):132-136.
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