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创新性哲学诠释
被引量:
1
Dai Zhen's Innovative Philosophy Annotation in "Mencius Hermeneutics" and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戴震诠释《孟子》而成的《孟子字义疏证》 ,以“志存闻道”为治学宗旨 ,以程朱理学为理论基源 ,以社会变迁为时代起因 ,属意于理气心性的本体论创新和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创新。在中国诠释史和哲学发展史中 ,具有终结封建 。
作者
朱松美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4-59,共6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哲学诠释
历史地位
分类号
R249.6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
[10]余英时.论戴震和章学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
任剑涛.
经典解读中的原创思想负载——从《孟子字义疏证》与《孟子微》看[J]
.中国哲学史,2002(1):41-50.
被引量:12
4
[14]萧眜夫,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5
[16]葛荣晋.中国实学史·导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赫施 王才勇译.《解释的有效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
2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A]..《胡适学术文集》[C].中华书局,1991年.第1006页.
3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
4
杜著.《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版.
5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系采用何文光整理本,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
6
洪榜.《东原先生行鉴》引,转引自胡适《戴东原的哲学》,见《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下卷,中华书局,1991年版.
7
萧著.《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第3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
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中第二章“过度诠释本文”,三联书店,1997年版.
9
萧公权书第三章《儒学新估》.
共引文献
25
1
朱松美.
近代民主进程中的理论和思维局限[J]
.理论与现代化,2005(1):15-20.
2
陈淑珍.
至善至美与求知求真:中西哲学的不同价值取向[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63-66.
被引量:2
3
朱松峰,杨礼银.
Ereignis与道[J]
.北方论丛,2005(4):118-121.
4
叶智辉.
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及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15-22.
被引量:2
5
林振武.
《周易》简单性原则初探[J]
.齐鲁学刊,2005(4):27-31.
被引量:4
6
江南.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浅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104-106.
被引量:1
7
董文学.
《易传》中的天道、人道及其天人关系[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19-121.
8
孙立军,李维善,郑晓伟.
从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看中国高等教育的缺位——论高校的人生哲学教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4):119-121.
被引量:1
9
马育良.
回到“人伦日用”——戴震关于性情问题的思考之一[J]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1):84-94.
10
唐明贵.
康有为《论语注》探微[J]
.中国哲学史,2009(2):103-11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
1
刘笑敢.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J]
.中国哲学史,2002(1):32-40.
被引量:41
2
朱松美.
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学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7-31.
被引量:6
3
朱松美.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朱熹《孟子集注》的诠释特色及其时代性分析[J]
.孔子研究,2005(4):113-121.
被引量:2
4
朱松美.
焦循《孟子正义》的诠释风格[J]
.齐鲁学刊,2005(4):23-26.
被引量:1
5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44页.
6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页.
7
加达默尔 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8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75页、276页、280页.
9
黄俊杰.《孟学思想史论》(卷二),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年版,第55-56页.
10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4),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69页.
引证文献
1
1
朱松美.
《孟子》诠释与中国经典诠释特质[J]
.学术界,2006(4):172-177.
1
梅全喜.
蕲艾的历史地位与现代研究[J]
.中药材,1995,18(8):426-429.
被引量:7
2
林殷.
程朱理学对中医学“节欲养生观”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1996,17(1):29-30.
被引量:5
3
张跃.
格物致知一本草[J]
.走近科学,2003(12):5-9.
4
刘兰林.
试论清代两位寒温融会医家的外感病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21-24.
被引量:4
5
孙荣.
试析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J]
.医学与哲学,1997,18(7):357-359.
被引量:5
6
陈党红,颜芳,徐国峰,黄臻,杨志敏.
重新解读小续命汤的地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154-2157.
被引量:21
7
章小兵.
终结腹泻[J]
.中国药店,2013(F01):8-8.
8
胡建岳,华全科,蔡水奇,莫景熙.
劳氏伤科学术思想及其传承[J]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7):487-489.
被引量:3
9
张光霁.
略论《金匮要略》病因说的历史地位[J]
.中国医药学报,1997,12(6):10-12.
被引量:4
10
刘瑞,花宝金.
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肿瘤探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104-106.
被引量:20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