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康有为《大同书》的“美学”伏流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康有为的《大同书》堪称中国乌托邦思想史上的鸿篇巨制,表现了他在社会政治理想方面的终极关怀。其思想内容庞博芜杂,但实可析为四脉:除了很多论者所指出的“儒学”、“西学”、“佛学”之外;实还有很少为人注意的一脉,即以“求乐”为旨归的“美学”,其具体表现是康有为非功利的撰写态度和全书的“诗性政治学”品格。深入探析这一脉伏流,对于认识、理解《大同书》的思想资源和这位晚清维新派主将的文化人格皆多有裨益。
作者
詹志和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2,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去苦求乐
美学理念
康有为
《大同书》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年.第1页.
2
.梁启超为康有为《大同书成题辞》[A]..《南海先生诗集》卷1[C].,..
3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64页.
4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67页.
5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A]..《钦冰室合集》第3册[C].中华书局,1989年..
6
朱维铮.《从(实理公法全书)到(大同书)》[A]..《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34--235页.
7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2页.
8
.《大同书》[M].,.第293、293、294-295、295、296、297、271、259页.
9
.《张竞生文集》上卷[M].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28页.
共引文献
23
1
陈康衡.
郑观应与晚清社会的三个派别[J]
.历史教学,2004(8):17-20.
2
辜也平.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民族特色[J]
.文学评论,2005(2):95-103.
被引量:11
3
黄跃红,王明德.
辛亥革命后康梁不同政治景遇之性格分析[J]
.求索,2005(8):188-190.
4
曹红军.
清康雍乾时期臣工刊书进呈内府现象研究[J]
.求索,2005(12):204-208.
被引量:6
5
李虹.
金石观念在《红楼梦》中的表达[J]
.红楼梦学刊,2007(4):89-99.
6
罗志田.
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J]
.中国社会科学,2007(5):191-204.
被引量:74
7
梁捷.
梁启超经济思想的演变过程[J]
.社会科学战线,2008(2):88-97.
被引量:4
8
罗检秋.
清末仁学的开展与困境--从学术上看戊戌思想家的悲剧根源[J]
.清史研究,2008(3):82-92.
9
茅海建.
康有为与他的《我史》[J]
.广东社会科学,2009(1):94-109.
被引量:6
10
郑祖襄.
二辨《古今乐纂》“隋代汉乐坐部”记载之伪——与王小盾教授商榷[J]
.文艺研究,2009(5):119-13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0
1
代娜.
康有为文艺美学思想初探[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1):48-50.
被引量:1
2
杜恩龙.
康有为《大同书》手稿发现及出版经过[J]
.文史精华,2002(5):60-63.
被引量:1
3
马庚存.
康有为妇女观论析[J]
.广东社会科学,1999(5):96-101.
被引量:1
4
谢飘云.
中国近代散文的多重变奏[J]
.文史哲,1998(6):43-48.
被引量:1
5
耿云志.
略论康有为的国教说[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1-4.
被引量:3
6
马洪林.
关于康有为著《大同书》“倒填年月”的商榷[J]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1-5.
被引量:4
7
曹海燕,菊秋芳.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报业的贡献[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1):51-52.
被引量:2
8
梁秉赋.
经、史之间:浅谈康有为与钱穆的经学研究[J]
.中国文化研究,2006(1):11-13.
被引量:3
9
江中孝.
19世纪90年代初期岭南学术界的一次思想交锋——以朱一新和康有为对《新学伪经考》的论辩为中心[J]
.广东社会科学,2006(5):121-128.
被引量:7
10
苏宁.
康有为“元气”论的美学内涵[J]
.天府新论,2006(6):132-13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黎燕.
近十年来康有为学术研究述评[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67-70.
2
蔡成浩.
康有为“去苦求乐”观念的现代性因素[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44-47.
1
王秀国.
去苦求乐的人道观,至公至平的大同路——康有为《大同书》再解读[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84-89.
2
刘湛.
快乐我做主[J]
.西江月,2008(9):76-76.
3
快乐我做主[J]
.西江月,2009(11):78-79.
4
曹祈东.
快乐我做主[J]
.西江月,2009(3):78-79.
5
蔡成浩.
康有为“去苦求乐”观念的现代性因素[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44-47.
6
朱歌辛.
对哲学教学的一点思考[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4):64-65.
7
杜建华.
浅析大众传媒与公平正义之关系[J]
.发展,2011(1):82-82.
8
刘惟芳.
有音如雷 有气如霞 杨仁山居士与金陵刻经处[J]
.中国宗教,2016(6):47-49.
被引量:1
9
苌乾坤.
《老子》中的“人”——兼谈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20.
10
郝朝帅.
哲人不曾逝去——读康有为《大同书》[J]
.社会科学论坛,2010(5):187-195.
被引量:1
求索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