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农业类型划分的探讨
出处
《许昌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38-41,共4页
Journal of Xuch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1陈长发.秦巴山区生态农业类型及效益[J].生态学杂志,1999,18(5):74-76. 被引量:4
-
2牛文胜,毕绪岱,郭义梅.河北省38°N附近地区生态农业类型模糊聚类分析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13(3):199-201.
-
3曹凑贵,陈聿华,刘燕君.鄂中丘陵平原村级生态农业类型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1995,6(1):39-43. 被引量:2
-
4朱清海,李毓鹏,朱浩峥,王典,徐春河,毛艳.盘锦地区生态农业类型的经济、能量和营养效益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3):226-229.
-
5谭仕彦,林学军,陆海.广西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与展望[J].广西农学报,1997,0(2):31-36. 被引量:1
-
6曹凑贵,陈聿华,秦慧豹.村级生态农业的模糊综合评判[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2):189-198. 被引量:1
-
7袁远亮.宁南县生态农业综合评价与分析[J].西昌农业科技,1996(2):3-5.
-
8欧阳培.如何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J].岳阳大学学报,1995,11(1):70-76.
-
9吴建新,赵艳芝.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J].中国农史,2005,24(4):29-36. 被引量:25
-
10毕绪岱,班勇.对我国主要类型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分析[J].生态农业研究,1995,3(2):4-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