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女神》中的虚词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郭沫若在其诗集《女神》中相当多地使用了虚词,这对诗歌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 时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以及对新诗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以上几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
富治平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4年第4期59-64,共6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虚词
新诗
节奏
韵律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张斌.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丛书》总序[J]
.汉语学习,2001(5):75-76.
被引量:3
2
李乐平.
新诗的“自由化”与“格律化”及其他─—论郭沫若闻一多诗美主张和创作表现的异同[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1):91-97.
被引量:3
3
叶日升.诗的格律和新诗的“规范格式”(上)[J]上饶师专学报,1994(03).
4
陈光磊,王俊衡.
试论新诗格律的节奏构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2):104-10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6
1
艾朝阳,陈荣素.
论汉语“(大)约”的客体化与边界化[J]
.外国语,2021,44(1):76-90.
被引量:1
2
唐艳芳,王成.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英译的美学特征再现——基于定性为主半定量为辅的译作评价方法的探讨[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6):60-68.
3
李心释.
论当代诗歌的语言问题[J]
.南京社会科学,2013(12):128-134.
被引量:3
4
曾红艳.
穿越浊世的清音——仓央嘉措的情诗佛境[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22(4):33-37.
5
马冬梅.
周煦良英诗翻译与中国新诗诗体建设[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0(1):153-159.
6
吴晓芳.
张斌的功能观和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理论的研究进程[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2,7(2):64-7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4
1
袁进.
从新教传教士的译诗看新诗形式的发端[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26-33.
被引量:10
2
吕家乡.
内在律—郭沫若对新诗的重要贡献[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5,30(6):40-46.
被引量:3
3
张林杰,龙泉明.
郭沫若诗歌的象征主义[J]
.文艺争鸣,1998(4):25-30.
被引量:4
4
魏建.
创造社的价值: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补课[J]
.鲁迅研究月刊,1996(8):8-12.
被引量:4
5
李怡.
论穆旦与中国新诗的现代特征[J]
.文学评论,1997(5):148-157.
被引量:24
6
沈光明.
《女神》与郭沫若的太阳崇拜[J]
.文艺研究,1997(2):157-159.
被引量:2
7
於可训.
二十年代自由诗诗体流别略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1(1):27-34.
被引量:3
8
吕家乡.
中国现当代山水诗的语言探索[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9(6):89-93.
被引量:1
9
龙泉明.
中国新诗第一个伟大的综合者——论郭沫若五四时期新诗创作的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1996(4):138-147.
被引量:2
10
刘士杰.
冲破严冬阴霾的春燕──论朦胧诗[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1):29-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钱韧韧.
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114-118.
被引量:1
2
宋听月.
“创造”新诗学——也谈郭沫若的“内在律”[J]
.郭沫若学刊,2021(2):49-61.
3
邱天豪.
重生:郭沫若《女神》意象系统之新解[J]
.郭沫若学刊,2021(4):9-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华丽,李秋萍.
论《野草》的死亡意象系统[J]
.上海鲁迅研究,2023(1):106-118.
2
刘翠莹.
图形背景理论视域下徐志摩爱情诗歌的认知诗学阐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29-31.
被引量:1
3
张定华.
现代新诗对“中国形象”的多角度建构[J]
.文艺评论,2025(1):51-60.
1
伍立杨.
虚词与情绪的逸荡[J]
.阅读与写作,2001(1):33-33.
被引量:1
2
敕勒川.
月光谣曲[J]
.雪莲,2010(2):90-91.
3
张作梗.
新年寄L[J]
.扬子江(诗刊),2005,0(2):31-31.
4
维维阿娜.
叙述爱的无穷种方式[J]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17(3):52-53.
5
维维阿娜.
叙述爱的无数种方式[J]
.视野,2014(2):43-43.
6
维维阿娜,十九恨.
叙述爱的无穷种方式[J]
.微型小说选刊,2012(16):83-84.
7
韩晓光.
近体诗虚词的运用及其审美效应[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5,22(4):76-80.
8
李凌.
虚词的乌托邦(三章)[J]
.绿风,2014,0(5):97-99.
9
朱剑.
朱剑的诗[J]
.延安文学,2008,0(2):154-158.
10
李娇,李祖明.
浅谈《西游记》虚词“却”词义[J]
.科教文汇,2008(8):161-162.
郭沫若学刊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