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
被引量: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定型是人类常见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用定型概念分析大众媒介在再现他者时的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现象 ,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媒介定型” ,并试图用这种新的视角研究大众媒介传播中的一种偏狭机制 ,分析大众媒介如何通过放大细节形成和维护对他者的定型 ,追究“媒介定型”的市场逻辑和制度逻辑 ,最终揭示“媒介定型”的深层动因———民族中心主义。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大众媒介传播中的“妖魔化”问题 ,以及大众媒介组织制定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战略与策略 ,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作者
金冠军
冯光华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传播学
出处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共3页
Modern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大众媒介
定型
民族中心主义
跨文化传播
现象
概念分析
片面化
战略与策略
沟通机制
市场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247
引证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82
参考文献
11
1
《中美在相互妖魔化吗?—中美主流记者与媒体专家、学者对话录》,2000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美国媒体与中美关系”研讨会纪要.
2
《科恩称中美互相“妖魔化”》,www.tom.com,2000年7月14日.
3
《(华盛顿观察):美国媒体在“妖魔化”中国吗?》,中新网,2003年7月30日.
4
周庆安,沈绿.《(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0年涉华报道透视》,www.china.com.cn,2002年11月15日.
5
《专访清华大学“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舆情分析”课题组成员史安斌》,《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9月15日.
6
《中国面临“新妖魔化”》,新华网,2003年9月15日.
7
《我们何曾妖魔化—西方媒体驻华记者谈报道中国》,新华网,2003年9月15日.
8
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张洁,田青译.《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
《漫化到解妖魔化 专家阐释中美关系四阶段》,中新网,2002年2月19日.
10
黎江.《错误认知还是价值观冲突?》,www.usacn.com,2000年9月26日.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
戴维·莫利 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塞缪尔·亨延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7
Evertt M. Rogers, Thomas M. Steinfat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Waveland Press, 1999.
8
Judith N. Martin, Thomas K. Nakayama. Experienc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9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
萧俊明.
文明的困惑——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断想[J]
.国外社会科学,2002(3):2-10.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44
1
谢梅,张莹,王辰康.
文明互鉴下的博物馆特色话语构建:理论与方法[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475-488.
2
陈玉荣.
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J]
.国际问题研究,2004(4):50-52.
被引量:16
3
车英,欧阳云玲.
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主旋律[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4):570-576.
被引量:36
4
陈媛媛.
跨文化传播中的异质性探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196-196.
被引量:1
5
黄跃荣.
2006年台湾军事情况述评[J]
.台湾研究,2007(1):17-21.
6
毛家武,王小玲.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的文化功能:一种价值观的建构[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76-79.
7
史柏年.
养老保险制度中经济支持与服务保障的一体化构建——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及其启示[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7(3):115-121.
被引量:14
8
高峰.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若干定罪难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6):36-40.
9
徐惠忠.
正确处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52-54.
被引量:7
10
丁兆中.
中日复交后日本政界激进亲台势力的嬗变[J]
.国际论坛,2008,10(4):46-4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7
1
李煜,徐安琪.
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兼开放式问题的量化尝试[J]
.社会科学,2007(7):132-141.
被引量:14
2
钱益民.
浅谈大学生沉溺网络游戏的原因、危害性及应对策略[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175-176.
被引量:5
3
韩燕,何雪.
“农民进城务工者”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J]
.新闻界,2005(4):58-59.
被引量:2
4
谭翀,张亦慧.
突发事件中的风险认知偏差与应对[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6):146-147.
被引量:14
5
史振英.
高学历女性婚恋难的原因调查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74-78.
被引量:5
6
傅守祥.
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58-62.
被引量:39
7
杨击.
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19-23.
被引量:12
8
陈卫星.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上)[J]
.国外社会科学,1998(1):3-7.
被引量:30
9
陈卫星.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下)[J]
.国外社会科学,1998(2):8-12.
被引量:16
10
岳鸿雁,张国良.
世界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最新报告[J]
.新闻界,2004(3):32-3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7
1
陈奕,黄银.
“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媒体“妖魔化”及其规避[J]
.东南传播,2013(4):5-6.
2
张晨阳,张国良.
2004年中国传播学研究回顾[J]
.新闻大学,2005(3):3-10.
3
龚新琼.
跨文化传播中的他者定型[J]
.理论观察,2006(4):164-166.
被引量:1
4
华昊.
媒介再现与社会真实建构[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6):64-67.
被引量:3
5
刘子建.
论北京奥运国际传播的几个问题[J]
.体育科学,2006,26(12):26-29.
被引量:5
6
张鹏.
模式化再现与农民工传媒形象[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16(4):44-47.
被引量:5
7
王晴川,方舒.
北京奥运与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考[J]
.当代传播,2008(4):49-51.
被引量:8
8
袁军.
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环境”的负面功能[J]
.新闻记者,2010(5):12-16.
被引量:13
9
王春林.
关于农民工媒体报道的思考[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26(1):13-16.
被引量:6
10
莫玉秀,宋启军.
论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J]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2):59-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姚敏.
高校学生散布网络虚假信息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20(10):21-23.
2
朱兰.
从世博会的新闻报道看国家形象的树立——亚洲地区部分报纸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闻之研究[J]
.出版与印刷,2012(1):19-21.
3
郑孝芬.
失落的家园与媒体的身段——评中篇小说《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J]
.作家,2008,0(14):32-33.
4
雷雅敏.
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27(4):17-21.
被引量:2
5
王晴川,方舒.
北京奥运与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考[J]
.当代传播,2008(4):49-51.
被引量:8
6
唐小茹.
略论奥运报道与国家形象建构[J]
.新闻知识,2008(9):17-19.
被引量:1
7
叶继红,王元元.
城市融入进程中的农民工传媒话语缺失与重构[J]
.重庆社会科学,2009(10):37-40.
被引量:3
8
郭文庭.
试论我国体育科技期刊的创新及发展——基于北京奥运及其理念的视角[J]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2):137-138.
9
荣欣.
“剩女”的媒介形象呈现分析[J]
.新闻世界,2011(1):133-134.
被引量:2
10
王祎.
对国家形象研究的反思[J]
.国际新闻界,2011,33(1):42-47.
被引量:18
1
赵文英.
论把中心城市新华书店建成“文化中心”的经营发展战略与策略[J]
.图书情报知识,1989,6(2):63-66.
2
李桂福.
战略与策略在图书营销中的运用[J]
.出版发行研究,2009(3):40-40.
被引量:2
3
国际化期刊的定位与战略--中科院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与策略培训班(第一期)[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4):462-462.
4
张驰,阿斯买.
跨文化传播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J]
.新闻世界,2009(1):100-101.
5
李宽.
风险投资的战略与策略[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17(2):29-31.
被引量:2
6
李生林.
学习刘少奇同志实事求是的精神[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53-57.
7
戴佳言.
韩剧中国热之深层动因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3):213-214.
8
编后记[J]
.外国文学评论,2011(2):240-240.
9
胡昌斗.
图书馆品牌战略与策略[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13-14.
被引量:25
10
张致弟.
青海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战略与策略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1999(6):100-105.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