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和欲望的夹缝中行走——从近期短篇小说看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被引量:2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2期53-55,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本刊编辑部.关注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新变化——社会学者孙立平教授问答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5):109-117. 被引量:7
-
2陈明.张光芒启蒙新论批评[J].博览群书,2003(8):41-44. 被引量:4
-
3刘川鄂.“池莉热”反思[J].文艺争鸣,2002(1):39-43. 被引量:50
-
4姚德年.道德的负收益危机[J].天涯,1999,0(5):90-93. 被引量:3
-
5陈昕.消费文化:鲍德里亚如是说[J].读书,1999,0(8):150-155. 被引量:45
-
6江登兴,曼德.在中国信仰(一)—与江登兴先生对话[ EB/OL] .www. godoor. net/text/wmhua/sixiang.
-
7熊伟.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集: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8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
9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21.
-
10康德.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36
-
1傅元峰.启蒙的学术与学术的启蒙——论张光芒的文学研究及批评实践[J].文艺论坛,2024(1):26-30.
-
2杨利景.游离与缺失——论张者的长篇小说《桃花》[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16-120. 被引量:1
-
3索邦理.论大众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俗化[J].作家,2008,0(20):163-164.
-
4张光芒.“新启蒙主义”:前提、方法与问题[J].人文杂志,2005(1):9-15. 被引量:9
-
5贺仲明.启蒙的本土与超越——评张光芒关于“新启蒙主义”的思想建构[J].人文杂志,2005(1):16-18. 被引量:2
-
6贺绍俊.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J].文艺研究,2005(3):11-17. 被引量:22
-
7楼岚岚,张光芒.期刊改版与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转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3):71-82. 被引量:8
-
8王洪岳.关于新世纪初期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争鸣及其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4-18. 被引量:1
-
9贺仲明.意识形态的回归——转型中的新世纪初中国文学思潮[J].山东社会科学,2006(5):32-35. 被引量:5
-
10王洪岳.当代文学中的欲望叙事与犬儒主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129-13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6
-
1王林.欲望及欲望之歌——美国当代犹太名著《杜宾的生活》[J].外国文学研究,1992,14(2):59-62. 被引量:2
-
2丛郁.现代文明中的人的精神困境——《毛猿》与《弥留之际》[J].外国文学研究,1994,16(1):10-13. 被引量:3
-
3吴美桦.犹太性和美国化——《杜宾的生活》中过渡人杜宾的人格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3):98-102. 被引量:1
-
4许苗苗.作者的变迁与新媒介时代的新文学诉求[J].文艺理论研究,2015(2):130-137. 被引量:7
-
5阎嘉.现代性的文学体验与大都市的空间改造——读戴维·哈维《巴黎,现代性之都》[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8):69-78. 被引量:11
-
6王万森.文学现代性的冲动与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1):29-35. 被引量:6
-
7陈晓霞.现代性视野下的文化阐释与经典重读——以《等待戈多》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30(4):108-111. 被引量:2
-
8贝克,邓正来,沈国麟.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社会学研究,2010(5):208-231. 被引量:377
-
9吴炫.“审美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质疑[J].当代文坛,2011(4):9-13. 被引量:7
-
10杨铖.文学现代性框架内的梦境叙事研究[J].法国研究,2011(4):32-37. 被引量:13
-
1徐慧.《红字》中海斯特的异化与救赎[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182-183.
-
2梁志健.自然意象在《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20-22. 被引量:8
-
3李忠霞,王琳琳.边缘人的哀鸣——浅析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54-57. 被引量:8
-
4李刚.浅谈余华小说创作转型的表现[J].新课程(下),2010(10):77-77.
-
5白萨如拉.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及困境中的抉择——索尔·贝罗代表作《赫索格》主题分析[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8):28-29.
-
6刘华青.“轻”与“重”——《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精神困境[J].雪莲,2015(6Z):58-59.
-
7贾琳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论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死亡主题[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4):71-72.
-
8曹燕云.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196-198. 被引量:1
-
9范小青.今夜你去往何处[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2(6):35-42.
-
10隋清娥.消费时代文学的历史场景[J].文艺争鸣,2006(4):14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