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介宾温补学说中的阳虚体质思想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张介宾温补学说中,从“阳常不足”立论到温补治法的确立,都蕴含了对阳虚体质的辨识。张氏认为,“阳常不足”为人体常见的正常体质,在先、后天各种因素作用下,进而发展为阳虚的病理体质。阳虚体质发病多属虚寒,故治疗当温补阳气以治阳虚之本。
作者
杨金萍
出处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关键词
体质
补阳
温补学说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2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132
1
张霆,杨海燕,戴锡孟 黄文政.
朱丹溪用药规律及其特色探秘[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7).
被引量:2
2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8309
3
邢玉瑞.
中医理论的逻辑发展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命门学说发生学研究之四[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7-8.
被引量:3
4
刘亚.
张介宾“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探析[J]
.四川中医,1993,11(7):10-11.
被引量:2
5
张晓琳,胥筱云,何裕民.
肾阳虚证论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3-5.
被引量:23
6
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74-82.
被引量:94
7
王琦,高京宏.
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及临床创新思维[J]
.中医药学刊,2005,23(3):389-392.
被引量:104
8
唐小葵,罗永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6):516-517.
被引量:53
9
缪竞智.
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5):329-331.
被引量:54
10
郭永洁.
金元以前相火理论探析[J]
.中医杂志,1994,35(12):712-7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2
1
朱广辉,李杰.
基于“阳非有余”及“阳常有余”探讨温阳法论治恶性肿瘤[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2):41-44.
被引量:16
2
程金波,马西宽,洪利生,何新军.
温补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真菌感染51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4):418-419.
被引量:2
3
周德生,陈大舜.
张景岳尊水重阴学术思想探析[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2):5-7.
被引量:2
4
麦舒桃.
张介宾“阳非有余”论探要[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5):1155-1156.
被引量:4
5
陆继芹,商庆新.
阳虚体质与痹症的相关性及治疗调理[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1880-1882.
被引量:20
6
崔德华,张惠敏,黄蓉,于丹丹,廖星.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体质学说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598-601.
被引量:17
7
钱会南.
张介宾辨体质论治特色探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6):3-5.
被引量:2
8
李耀兵,温奕超.
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17-18.
被引量:13
9
蒋啸,郑旭锐.
张景岳“肾阳”观与右归思想源流[J]
.中医学报,2021,36(1):63-68.
被引量:13
10
吴杨凡,刘明.
活血化瘀法在股肿病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9):69-7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98
1
王莲玉,钟文婷,颜莹,杨京华.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儿童中医体质学说可视化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9):3303-3314.
被引量:3
2
胡玉乐,张治祥,李毅,吉锋,赵唯含.
基于体质及其证候分型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防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083-1087.
被引量:7
3
王庆荣,白妍,郭琦,陈宏.
基于温阳法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副反应的防治[J]
.黑龙江中医药,2023,52(5):174-176.
被引量:1
4
薛松,张其成.
张景岳阴阳思想探析[J]
.山西中医,2008,24(2):42-43.
被引量:9
5
王世强,郭静,李广志.
中医药诊治肺真菌病概况[J]
.河南中医,2008,28(2):80-82.
6
闫玉华,李其忠.
论张景岳阴阳、形神、两天共养说[J]
.中医文献杂志,2013,31(3):19-20.
被引量:1
7
郭德强,张春芳,姜昕,焦爽,李天宇,张泽权.
温阳化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焦虑抑郁[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6):1089-1092.
被引量:6
8
柏彩宝,周萌.
红斑的辨证论治经验要略[J]
.中国医疗美容,2016,6(6):91-93.
被引量:2
9
柏彩宝,张庆红.
参苓白术汤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89例疗效观察[J]
.大众科技,2016,18(5):81-82.
10
柏彩宝,张庆红.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中医治疗思路[J]
.大众科技,2016,18(6):94-95.
被引量:4
1
秦玉龙.
温补源流初探[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10(1):12-14.
被引量:1
2
梁秀科,宋晓颖,周丽.
景岳温补学说在外科临床中的运用[J]
.中医药学报,1996,24(6):3-4.
3
杨运高.
徐灵胎慎温补学术思想探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16(3):36-37.
4
彭建中.
易学对温补学派学说的影响[J]
.国医论坛,1992,7(5):9-12.
被引量:1
5
裘端常.
温补法运用的临床体会[J]
.中医研究,2001,14(2):55-57.
被引量:1
6
杨金萍.
《伤寒论》体质思想探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4):187-188.
被引量:2
7
侯秋科,谢胜.
以“脾胃为基石”四时膏方的运用[J]
.四川中医,2014,32(5):40-41.
被引量:10
8
侯秋科.
谢胜教授临床应用冬病夏治膏方经验[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1):108-109.
被引量:4
9
徐由立.
辨体质思想在伤寒与温病中的运用[J]
.四川中医,2016,34(1):20-22.
被引量:5
10
胡志俊.
浅议《伤寒论》中包含体质思想的萌芽[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5(4):50-51.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