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隔震、消能减震和结构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
被引量: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前言本文综合介绍世界各国在基础隔震、消能减震和结构控制方面的最新发展成就和应用研究情况。隔震和消能减震从广义上都属于结构控制技术的范围。但在地震工程中,隔震和消能减震是应用极为广泛的结构抗震方法。为了更切合工程界的应用习惯,作者把隔震和消能减震从结构控制技术中单独列出并与结构控制技术并列,以利于专题论述。
作者
周福霖
机构地区
广州城市建设学院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89年第4期16-20,共5页
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关键词
隔震
消能减震
结构控制
分类号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3
引证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313
1
苏经宇,曾德民.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21(S1):94-101.
被引量:104
2
卫杰彬,谭平,匡珍,周福霖.
高层装配式层间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破坏失效模式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1):171-176.
被引量:15
3
马良喆,陈永祁.
摩擦摆隔震支座在储液罐隔震的应用[J]
.工业建筑,2009,39(S1):494-498.
被引量:6
4
罗鼎元,李章政,卢建移,王星星,侯蕾.
高层隔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J]
.工业建筑,2013,43(S1):185-188.
被引量:3
5
栗增欣,董煜.
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分析[J]
.建筑结构,2013,43(S2):395-398.
被引量:4
6
卢立恒,徐赵东,潘毅,韩徐扬,季晨龙.
多维地震激励下工程结构隔减震技术研究进展[J]
.土木工程学报,2013,46(S1):1-6.
被引量:8
7
张敏政,丁世文,郭迅.
利用水箱减振的结构控制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13(1):40-48.
被引量:47
8
洪峰,王前信,江近仁.
基底滑移隔震刚性结构的随机滑移反应和可靠性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13(2):47-51.
被引量:19
9
吴彬,庄军生.
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04,25(4):138-140.
被引量:37
10
刘季.
中国结构控制研究状况[J]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26(4):1-1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4
1
刘海卿,祝百茹,郭瑞琪.
SMA复合支座与磁流变阻尼器的双重隔震体系减震效果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2):177-181.
被引量:1
2
谭东耀,杨庆山.
局部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13(2):66-74.
被引量:2
3
张敏政.
工程抗震的新领域:结构振动控制[J]
.地震学报,1993,15(5):375-380.
4
王振,宫成欣,李晓丽,唐立强.
不同场地类型下基础隔震高举架储油罐减震效果分析[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4):52-54.
被引量:4
5
王振,沈笑飞,唐立强.
基础隔震高举架储油罐地震反应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6):72-76.
被引量:7
6
木建强.
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J]
.山西建筑,2007,33(3):68-69.
被引量:6
7
吴世跃.
我国建筑物减震隔震研究现状与发展[J]
.山西焦煤科技,2010(3):45-48.
被引量:4
8
李宏男,阎石.
中国结构控制的研究与应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19(1):107-112.
被引量:51
9
孙颖,李涛,李霄男.
层间隔震剪力墙减震耗能效果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2010,32(7):40-41.
10
宋涛,赵歆冬.
层间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J]
.低温建筑技术,2010,32(7):51-5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李子栋,孙海林,孙亚,文逸伟,刘孟奇.
9度区西昌某体育馆隔震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23,53(S01):953-959.
2
滕军,杨名流,幸厚冰.
基础隔震结构参数优化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2):156-161.
被引量:1
3
郭惠勇.
基于信息融合的智能建筑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研究[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12):62-66.
被引量:2
4
霍林生,李宏男.
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对结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参数研究[J]
.工程力学,2005,22(2):124-131.
被引量:9
5
李宏男,霍林生.
调液阻尼器对结构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优化设计[J]
.计算力学学报,2005,22(2):129-134.
被引量:15
6
李宏男,李军,宋钢兵.
采用压电智能材料的土木工程结构控制研究进展[J]
.建筑结构学报,2005,26(3):1-8.
被引量:16
7
李黎,史红福,樊剑,樊爱武.
滚球加弹簧复位装置与带凹槽板复位装置的对比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3):46-50.
被引量:3
8
郭彦林,刘建彬,蔡益燕,邓科.
结构的耗能减震与防屈曲支撑[J]
.建筑结构,2005,35(8):18-23.
被引量:103
9
王文斌,赵小霞,陈玉元.
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进展[J]
.内陆地震,2006,20(2):172-177.
被引量:8
10
刘强.
地震作用下结构控制与装置[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24-26.
1
刘文锋.
结构控制技术及最新进展(上)[J]
.世界地震工程,1997,13(3):19-26.
被引量:9
2
刘文锋.
结构控制技术及最新进展(下)[J]
.世界地震工程,1997,13(4):34-40.
被引量:8
3
钱国桢,高立民,楼卓,王金昌.
浅述各种结构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J]
.结构工程师,2005,21(3):77-81.
被引量:2
4
冯晓峰.
建筑结构减隔震及结构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民营科技,2011(5):287-287.
被引量:1
5
孙国荣.
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和展望[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34-37.
被引量:2
6
林新阳.
结构控制技术中的消能支撑[J]
.广州建筑,1997(1):35-37.
7
赵群昌.
抗震设计新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5):80-82.
8
李延强,杜彦良.
结构控制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综述[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3):160-166.
被引量:4
9
江文胜.
结构振动控制与应用现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2):184-184.
10
张玉敏,孙兆英,常燕.
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及应用[J]
.唐山学院学报,2001,14(2):23-26.
被引量:2
世界地震工程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