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地区差异的结构及其机制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形成的广东和福建省的华南经济圈,以上海和江苏为中心的华东地区的大上海经济圈,还有山东省、天津市、辽宁省等形成的环黄海经济圈,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已与海外经济结为一体的发展的中国的沿海地区与尚未充分起飞的内地之间的差异、或曰以国营重工业为主的北部地区与外资企业活跃的南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正在扩大,可以说。
作者
中兼和津次
机构地区
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部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71-176,共6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关键词
中国
地区差异
地区经济圈
收入差异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59
同被引文献
100
1
曾照英,王重鸣.
关于我国创业者创业动机的调查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9):285-287.
被引量:65
2
孙曰瑶.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与原因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2-79.
被引量:9
3
王旭明.
贫困与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状况及发展趋势[J]
.中国农村观察,1998(1):27-33.
被引量:2
4
曹扶生.
构筑东西联动发展新格局──兼论缩小我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J]
.社会科学,1997(3):16-19.
被引量:2
5
胡乃武,韦伟.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J]
.中国社会科学,1995(2):38-49.
被引量:25
6
欧阳南江.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J]
.地理学报,1993,48(3):204-217.
被引量:81
7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
.经济研究,2004,39(7):70-81.
被引量:342
8
汪波,方丽.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52-55.
被引量:61
9
李远行.
乡土中国VS城市中国[J]
.读书,2005(1):126-131.
被引量:11
10
罗浩.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分解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44-4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1
1
赵洪阳.
江苏省地区差异格局浅析[J]
.江苏社会科学,1999(2):186-190.
被引量:16
2
李更生.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分析[J]
.当代经济,2006,23(04X):54-55.
被引量:3
3
李凌,卢洪友.
我国省际间财政差异趋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7(8):72-76.
被引量:20
4
姜文仙,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0(10):90-95.
被引量:25
5
郝朝军.
区域发展失衡的非经济因素分析理论评述[J]
.商业时代,2010(30):129-130.
6
杜健勋,陈德敏.
环境利益的差异建构与原因阐释——基于我国区域与城乡环境利益分配的基础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45-50.
被引量:1
7
万永坤,董锁成,王菲,李泽红,李富佳,李俊.
俄罗斯东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
.地理研究,2013,32(10):1890-1898.
被引量:5
8
花俊,顾朝林.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J]
.地理研究,2001,20(3):322-329.
被引量:15
9
陈洪波.
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几种思路[J]
.企业导报,1997(9):27-28.
10
范波文,应望江.
农民创业动机的实证分析及其转型路径探索[J]
.现代经济探讨,2020(7):123-13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59
1
彭鹏,周国华,罗亦华.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动态过程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35-37.
被引量:2
2
吕萍.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空间极化研究综述[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S1):56-57.
3
冯长春,曾赞荣,崔娜娜.
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J]
.地理研究,2015,34(2):234-246.
被引量:148
4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
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
.地理研究,2004,23(4):530-540.
被引量:89
5
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2004,24(4):468-472.
被引量:79
6
仇方道,朱传耿,单勇兵,马家常.
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J]
.地理科学,2004,24(4):392-398.
被引量:33
7
王启仿.
转型时期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与检验[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75-79.
被引量:6
8
陆林,余凤龙.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被引量:505
9
鲁凤,徐建华.
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2005,25(4):401-407.
被引量:116
10
赵静.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3):10-11.
被引量:6
1
张鹏.
应加快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建设[J]
.汽车工业研究,2008(1):22-25.
被引量:6
2
张远.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17(1):44-47.
3
冯玫.
从中国出口面临的挑战看环渤海经济圈的意义——环渤海经济圈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东北亚论坛,2001,10(1):84-87.
被引量:1
4
张文中.
环阿尔泰区域经济圈建设:亚洲开发银行的经验与启示[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4(1):5-11.
被引量:3
5
东北亚开发合作的新范式[J]
.亚太经济,1991(5):21-21.
6
蔡明哲.
“东北亚经济圈”与中国和南朝鲜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J]
.亚太经济,1991(4):59-63.
被引量:1
7
我所召开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展望》国际研讨会[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0(4):47-48.
8
彭远.
世界市场正在重新构建[J]
.国际市场,1997,0(7):11-12.
9
马学广,李贵才.
经济圈战略下的区域跨界整合研究——以珠西地区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28(6):62-67.
被引量:3
10
孙玉仁,潘殿彩.
在辽西经济区建设中再造阜新[J]
.辽宁经济,1996(5):29-30.
管理世界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